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杨骏)新能源车就要来了么?这一提问已持续了十几年,也让人着实失望了十几年。被忽悠了十几年的民众逐渐失去了兴趣,对众多预测和许诺感到了麻木。
满街跑着不用石化燃料或少用石化燃料的车,能耗开支因此大幅下降,尾气污染从此不用再提,开新能源车等于减排,等于拯救地球,这是人们的由衷期盼。
然而,这一美好愿景却始终难以实现。
新能源车是个很好的概念,但从概念到现实这一步,全球的汽车厂商却一直难以跨越。直到最近,全球各地的汽车厂商、媒体、专家又重新开始为民众描绘新能源车的美好未来,这又是为何呢?
十几年前,欧美汽车业尚代表着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车似乎一度接近市场化阶段,但对于发展这类车,各大汽车厂商几乎全是“光说不练”,或至多推出几个概念模型,吊吊民众胃口,搪塞一下政府,敷衍一下环保人士。因此,除了日本企业的几款新能源车勉强实现了量产外,新的技术和车型开发出来后大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实验室和仓库成了它们的归宿。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只要传统汽车能继续赢利,汽车厂商并不着急让新能源车“接班”。而且他们也急不得,因为如果没有遍布各地的充电设施,汽车厂商无论如何卖力吆喝,也无法让百姓为新能源车埋单。而专家保守估计,要让充电站或加氢站实现加油站那样的普及程度,势必需要数千亿美元的投资。
对于企业,赢利毕竟是硬道理,传统汽车的储备技术还有一大堆,哪个汽车厂商不想让这些技术先赢个盆满钵溢。更何况,这十几年,随着亚洲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兴起,传统汽车又有了新市场,即使面临几年前油价大涨的年代,各大欧美厂家依然对传统汽车乐此不疲,创新投入更是少得可怜,新能源车发展随之被搁置一边。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以欧美厂商为主的汽车企业在一种轻歌曼舞的氛围中,优美地旋转着,滑着轻松的小步舞,直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全球汽车市场大幅度萎缩。而随着全球变暖,减排的紧箍咒也越念越紧,人们才终于醒悟,过去的方式已难以为继。
然而,没有产量的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居高不下;没有能源巨头等大型企业的参与,让充电设施遍布各地永远是痴人说梦;没有政府的全力支持和购车优惠措施,新能源车永远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摆设。
新能源车如何才能迎来春天呢?于是2009年这一年,有了众多欧洲汽车厂商和企业到处搞新能源车试点,有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2015年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的豪言,有了中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而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车终于与振兴经济、创造就业、拯救地球搭上了关系,因此社会各界都全力支持。
50多年前,人们还把电视看作高不可攀的高技术产品;20多年前,互联网的普及还被人认为是异想天开。而这一切如今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汽车业可能也会如此,在发动机的一开一闭之间,一段路程可能结束了;在汽车产业效益一涨一跌之间,一个时代可能结束了。新能源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么?这一次,观望者越来越少,而行动者越来越多。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