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0年,上海将请来一种特殊的小鱼为市民担任“水质监督员”,通过分析小鱼的行为变化判断出水质的优劣,这是记者昨天从第十届中国环保展上了解到的信息。上海供水调度监测中心副主任陈国光告诉记者,为了加强上海对于水质突发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相关部门还在着手开发应急处置“工具包”,能够对各种水质污染问题快速“对症下药”。
“一些自来水厂喜欢在水缸里养条大鱼,表明水质没问题。其实,大鱼对于水质的优劣并不敏感。”陈国光介绍说。他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计划引进一种对水质非常敏感的小鱼。“这些小鱼将被放置在特殊的鱼缸中,用来监测水厂以及松浦大桥水源地、陈行水源地等的水质情况。当水质出现变化时,它的游速、鱼腮的呼吸都会受到影响。将小鱼的行为变化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就能判断出水质的优劣。”
记者了解到,奥运期间,“小鱼监测法”就曾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发挥过作用。当时,北京从日本引进了清鱼。这种鱼体长只有2厘米,大约一元硬币大小。它对水中的毒素敏感性非常强,是生物手段监测水质的标准鱼种。辽宁省大伙房水库也“聘请”了清鱼担任“水质监督员”。
此外,为了能在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相关部门还在开发应急处置“工具包”。“我们正在研究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应该用何种方式、投入多少量加以处理。”陈国光说:“我们把这些数据统统存入一个‘工具包’。当有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时,只要监测出水中的污染物,就能够马上从数据包中调出应对的方案,及时反应,避免了临时‘拍脑袋’的情况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