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4月29日,获得“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特别奖的学生在领奖。
本报记者郑萍萍摄
本报西安4月29日电(记者谢洋)今天上午,北京林业大学刘春华、长春税务学院董剑平等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寒门学子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家境贫困不等于精神贫困。
这些学子的故事,感动了参加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颁奖仪式的200多名师生。大会主持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绪梅感慨:“自立自强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学生!”
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本届征文活动自2008年3月底正式启动。
截至2009年2月底,本次以“助学贷款,我选择的自立方式”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350多所学校的近3万篇稿件。与第一届征文活动相比,参与的学校及单位增加了4倍多,稿件总数增加了整整10倍。
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徐文新出席颁奖大会时,介绍了本届活动的三大亮点——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各类学校全方位立体覆盖。参与征文活动的既有重点大学,也有地方院校;既有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有高职高专学校;既有公办院校,也有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既有高校,也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职学校。
第二,思想不断深入,形式不断创新。此次活动,本报首次联合中国教师报,以“感谢你,给了我腾飞的翅膀”为题,通过学生自己的眼睛评选优秀“助学”教师。此外,主办方还把颁奖大会移出北京,走进西部,走进校园,使之更加贴近学生。
第三,征文主题突出,活动环环相扣。“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分3年实施。2007年的主题词是“感恩”;2008年的主题词是“自立”;2009年的主题词是“践诺”。
北京林业大学的刘春华等10人获得特别奖,北京大学的况文婷等90人获得优秀奖,湖北秭归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陈春晓等10人获得优秀助学教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10所学校和和湖北等4个省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优秀组织奖。
“曾经,我们是一群受助的学生,现在我们在受助中学会自立自强,将来,我们会将爱心传递。”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张海荣在颁奖仪式上说出了许多受助学子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