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大范围地在县乡一级团委推行基层换届工作,对北京而言并不困难。在北京市通州区,这里的乡镇严格按照《团章》规定,每隔5年召开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对团干部进行换届选举。
2009年,又是一年换届时。
这一回,原本5年一次、按部就班的换届选举有了“新亮点”——一大批年纪小、学历高的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挑起了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大梁。
换届后,通州区480个行政村中,有298个村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82个村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副书记,41个村的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团支部委员。
大学生村官成了村团支部的“顶梁柱”,无论是团通州区委还是各级乡镇团委都对“村官团支书”寄予了厚望,他们似乎从村官身上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这一问题已困扰团组织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多年。
事实上,这批“新上任”的“村官团支书”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上级团组织有意识地“培养”下工作过一段时间了。这次换届,只不过是从组织层面上进一步确定他们的“身份”罢了,要知道,在接受培养阶段,他们一直都是“没有名分”的“志愿者”。
“村官团支书”究竟有啥作用?新上任的乡镇团委书记最有体会。
在通州区宋庄镇,今年3月刚刚上任的团委书记王月男通过电脑屏幕,反复欣赏着宋庄镇有史以来第一本电子团刊。团刊上记录着宋庄镇下辖47个村团支部近一个月来开展的活动,图文并茂,还配有音乐。
这是宋庄镇师姑庄村24岁的“村官团支书”徐丽利的作品,宋庄每个村团支部书记的电子邮箱里都能找到这本团刊。应王月男的要求,徐丽利以后每月都会制作一本这样的电子刊物。
王月男喜欢这件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能“节省大家的时间”。宋庄镇团委没有自己的网站,过去47个村团支书每月都要从村里赶到镇上开会,“交流汇报工作”。有了这本团刊,这里以后“不开会也照样能交流”。
团通州区委书记张若冰一直“力挺”大学生村官兼任农村团支部书记的做法,他认为这种做法使得农村共青团“有人去干事,并且能把事情干成、干好”。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每一批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期限只有3年,3年过后,谁来接班继续从事农村共青团工作?
白森是通州区马驹桥镇陈各庄村的大学生村官。他的上一任是一名小学文化水平、38岁的“老同志”。尽管白森一个月前刚刚正式当上村团支部书记,可他已经开始物色下一任村团支书的“培养对象”了。
虽然刚上任不久,但白森其实已经被“培养”干了一年多的农村共青团工作了。尽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白森没搞过一次团员活动,但村里的团员都一致选他做团支部书记。
“我跟他们很熟,他们的父母也都认识我。”白森能报出村里18名青年的名字、家庭住址、工作情况以及他们父母的各方面情况,因为这些人都是白森的“朋友”,“晚上下班一般没什么事的话,就去这些朋友家里坐坐,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谈谈工作、情感问题什么的,他们有什么困难,我能帮忙解决的就给解决了”。
虽然一次团员活动都没搞过,但凭借这种“与人交朋友”的群众工作本领,白森以陈各庄村青年团员维稳岗组长的名义帮助村党支部解决了老大难问题——“维稳”。
“比如村里搞一个大项目,会有很多村民过来争工程,都到村委会来闹。你跟他们根本没法讲道理,压根儿不听,但如果跟他们家孩子一说,大家都是年轻人嘛,文化素质也高,一说就明白。孩子回头再跟自己爸妈一说,家长听得进。”白森说,今年村里统一搞“改厕”工程,没有一户人家到村委会“闹过”。
在“与人交朋友”的过程中,白森还找好了“接班人”——现任陈各庄村治保主任、村团支部宣传委员,他跟白森年纪差不多。
团通州区委副书记郭枫介绍,在开展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同时,找好自己的“接班人”是“村官团支书”的一项重要使命。承上启下,大学生村官成了村团支部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