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30日电(记者岳德亮)浙江省生态站发布消息称,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日前在进行第一期浙江省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和赤潮巡视性监视监测过程中,在台州外侧海域发现赤潮。
发现赤潮的具体方位为28°04.312′N,121°42.160′E至27°05.918′N,122°03.126′E一线,颜色呈暗红色,条块分布,主要以条状为主,长度约60公里,宽度约10~15公里,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左右。
赤潮种类属海洋鞭毛藻类(具体种类在进一步确认中),密度约9.8×106个/升。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日前称,浙江省近海海域即将进入赤潮高发期。
据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介绍,从近3年浙江海域赤潮发生的情况来看,赤潮发生的时间和区域以及赤潮生物的变化都存在一定规律。浙江海域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入赤潮发生期,主要是近海;随后的5、6月份进入赤潮高发期,发生区域遍布近岸和近海海域,赤潮生物以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等甲藻类为主;7月份以后赤潮发生频率和规模开始下降,发生区域逐渐远离近海。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以5、6月份的赤潮对浙江省海水养殖业威胁最大,米氏凯伦藻等有毒有害种类时有出现,直接威胁到养殖生物的健康和安全。
据了解,去年浙江省近岸8个海水养殖区内共发生赤潮11次,累计面积约2165平方公里。
目前,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该次赤潮继续跟踪监测。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