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访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 新华网上海5月1日电(记者高路)今年的5月1日,对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吴志强来说,有着双重意义:这一天是劳动节,他刚刚获得2009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天是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而他正承担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的职务。
吴志强对新华社记者说,上海世博会要以追索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未来为己任。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吴志强认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城市未来如何发展的课题,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和人类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人类6%居住在城市的150年前,到如今地球上50%人生活在城市,上海世博会将从这样的历史视角,去思考城市未来的命题,并试图通过这样的思考,寻找一个全人类的共识。”吴志强说。
在世博会园区规划之初,曾有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当年办世博会,法国造了埃菲尔铁塔,英国建了水晶宫,美国拿出了月球石,中国的世博会将奉献给世界什么?
经过反复思考,吴志强及其团队用东方智慧给出答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的本意是什么?是和而不同,是和谐。城市不是与自然对立的,人类也不应以挑战自然为己任,因此,上海世博会将从科幻、世外桃源等概念回到城市、回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为解决城市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值得关注的“解决方案”。
为了给城市提供实验探索和示范,上海世博会园区开发和利用了10项最新技术。比如,通过风模拟改善建筑布局、遮阳和室外生态降温技术,最大程度提高夏季的人体舒适度,实现在室外两米左右人工降温6摄氏度;设计黄浦江水的湿地净化设施,探索母亲河保护的手段;设计了LED照明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室外照明的能耗。
吴志强说,上海世博会要传递的“和谐城市”理念,不仅仅是人与自然,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如今的上海市民中,往上追溯三代,大多数都是移民而来。每一个城市,每一刻都在接纳新的"移民",他即是我,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中国的世博会要表达的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财富,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类仍然需要和谐共处。”
考虑到城市发展和社会的永续性,上海世博会保留了38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并告别了传统的大拆大建模式,建立起城市更新改造的“上海模式”——在基地中保留了1.4平方公里居住区,1万多户居民免于搬迁。这些老百姓不但没有吃亏,还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吴志强看来,建设世博园区,并不是为了一个半年的会期,而是为城市的未来奠基。要让世代居住在危棚简屋中1万多户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要为周边280多家企业提升产业结构开辟空间,要借机“拔掉”城市中心区的污染源,最终实现一举多得。“世博会的后发效应,将会让城市生活真的更加美好。”
据了解,一年后举行的上海世博会,将设“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文明艺术”和“城市未来”五个主题馆,以地球、城市、人、足迹和梦想作为基本元素,表达“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取决于地球、城市和人的良性互动”这一理念。
“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谊,这是全世界每一座城市的梦想。我相信,上海世博会不会在热闹过后就让人淡忘,而将成为一个能影响人类下一百年生活方式的展会。”吴志强说。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