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沈阳5月3日电(记者何勇)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而不是多年来一直认为的山海关。日前,辽宁省文物局宣布了对境内明长城资源调查的成果。调查表明,辽宁明长城总长1200余千米,现存墙体长度700余千米,消失墙体长度近500千米。
调查得知,辽宁明长城分为辽东镇长城和蓟镇长城两个部分。其中,辽东镇长城作为明代“九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丹东虎山,西至绥中锥子山,从东向西行经12个市的32个县(市、区),总长度1200余千米,现存墙体长度700余千米,消失墙体长度近500千米;蓟镇长城南起绥中县李家乡新堡子村新台子屯,北至绥中县加碑岩乡旧关村,总长度10余公里。
这次调查中新的发现解决了一些学术争议,为一些学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明长城东端起点,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这次调查,详细地调查了虎山地区的长城迹象,结合考古发掘的资料,正式确认辽东长城的东端起点就在丹东虎山。
调查中还发现了多处单体建筑,其中敌台508座,烽火台541座,堡城104座,另外还发现居住址、采石场等相关遗存71处。填写各类登记表2000余份,采集照片和影像资料500G,采集GPS点3600多个。
长城资源调查是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础工作。计划分为明长城、秦汉长城、其他时代长城等三个部分进行,明长城资源调查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第一个阶段。根据统一部署,2007年5月11日,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正式展开,辽宁省文物局调集全省业务骨干,组建4支文物调查队,开展明长城野外调查。调查队员们穿越辽宁省12个市32个县(市、区),累计徒步行走145个乡镇、行程20000多公里。同时,省测绘局投入技术人员220人,开展了明长城长度量测工作。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