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李雪报道 著名杂志《经济学人》4月30日刊发封面故事:流感大流行的威胁。文章说,目前在全球蔓延的大规模流感非常严重;即使眼下的威胁消逝了,世界各国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厉兵秣马、做足准备,因为不管怎样,流感、传染病都会随时来袭。
自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是截至目前世界上最后一次有记录的流感大流行)以来,全球还没有爆发过流感大流行。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正在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到五级,仅次于最高级别。
为防范疫情扩大,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隆宣布5月1日至5日关闭一切非必要的服务设施,暂停服务,每个人最好待在家里。这样做的部分原因是,此次流感的受害者主要是年轻人和无任何病史的健康人。
尽管疫情蔓延范围大,但死亡病例还不算多。少数几个确诊的死亡病例也可能是由于缺乏适当的检查而造成的。然而,即便将所有可能性都计算在内,几百例死亡也无法和美国每年死于季节性流感的3万人相提并论。那么,此次疫情对人类的威胁究竟有多大?人们对此的恐慌究竟该是何种程度?
过于恐慌不行,掉以轻心也不行
目前,就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情况来看,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人们还尚不清楚病毒在墨西哥的传播范围。如果病毒无处不在,并且由于它在平常的流感季节出现而在早些时候并不为人们所注意,那么此次流感可能并不严重。流感造成的死亡固然不幸,但在这种情况下,新病毒可能并不会立即造成死亡人数的增加。但是,如果病毒株相对少见,或者现在发现的病毒是由以前较为温和的病毒变异后生成的,那么确诊病例中死亡人数可能已经很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死亡人数将会随着疾病的传播急速上升。
无论如何,各国当局启动红色预警都是正确的做法。流感大流行历史悠久,似乎每隔几十年就会爆发一次。即使在最初阶段温和的流感也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这是由于新病毒疾病通常因毒株变种而发生,宿主从某一物种跳跃到另一物种,并会一直持续演化寻找新宿主。如果变种增强病毒毒性,宿主受到的危害会更大。在墨西哥,早期征兆是两个可传给人却很少造成人传人的猪病毒相互结合产生了新的病毒。
流感大流行爆发前,病毒的毒性就已经改变。因此各国出钱出力遏止新疫情的蔓延是有意义的。感染病毒的人越多,病毒越可能发生致命的变异。
及早控制流感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会产生抗药性。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似乎能有效对抗此次流感,但是,如果随着疫情的扩散而大量广泛使用这些疫苗,那么抗药物的病毒可能会很容易演化而成。
现在该怎么办?未雨绸缪很重要
现在该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了。流感—包括流感大流行—一般是季节性的。在未来几个月内,北半球的疫情可能会得以缓和,随着冬天的到来,流感可能会侵袭人烟稀少的南半球。因此,制造抗病毒药物的工厂应立即加班赶工,竭力研发、生产、分配疫苗。
应急疫苗方案存在风险。1976年,在美国就有很多人在注射流感疫苗后死亡。然而,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很多研制疫苗的新方法以及许多新的疫苗应运而生。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疫苗都是针对禽流感的。但是,实验人员已开始取得新种猪流感病毒的首例样本,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此外,检疫体制也需改进。部分原因是,过去几年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亚洲地区,而非墨西哥。随着基因测序变得廉价和常规,医学界应该很可能迅速找到危险的病毒变种(方法是:医院收集到的样本送往专门的实验室,实验室再进行基因测序)。这需要一定的组织和金钱。并不是每个流鼻涕的人都要接受检查,只需少数样本人群做代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墨西哥在过去几个月有上述检疫体制的话,全球卫生组织的领导将会关注墨西哥的一些情况,并可能迅速采取行动。
积极的警告非常必要。致命的传染病随时会到来。大多数位于北半球国家的决策者不应盲目地认为新病毒即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远离、或疫情有所减缓;而应该加大抗病毒药品的储备,并加快研制疫苗。未雨绸缪很重要,今天的一个小举动将会有助于拯救未来数百万人的生命。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