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大会上讲话。(2009年5月4日新华社)
和着春潮,伴着夏韵,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90周年。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五四与青年合二为一,被定格为一种精神象征。而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更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重要保证。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人接力,美好的未来需要一代代人奋斗。谁相信青年、重视对青年的培养,谁就能赢得未来;谁不相信青年、不了解青年,那就只能被未来所抛弃。
也正是因为如此,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大学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强调“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5月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清华大学,与学生谈五四精神和个人价值体现,强调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而5月4日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全部出席,这足显他们对五四精神的科学认识和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凸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为全党所共识,让人为之感慨,为之鼓舞。
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大声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自“五四”运动以来,多少热血青年为拯救民族危难、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中国青年威武不屈,坚韧刚毅的豪迈气概,用青春和智慧创造了今天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生逢在这样一个时代,用忠诚谱写美丽人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当代青年人的光荣和责任,也是成就事业的必然选择。未来要靠青年去创造,历史要靠青年去书写。从“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无不充分印证:青年的命运只有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需要只有与祖国的需要有机结合才会展现生命的辉煌与灿烂。
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就应该有五四青年那样的长远目光和理想,为不断追求科学、追求民主的五四精神赋予新的内涵,更好地服务祖国。唯有这样,五四精神才会永不衰竭。我想,这就是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全部出席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的深意所在。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