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在东南亚起航
弥补现有国际救援资金的不足,从而维护该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本报记者 李雨谦
“成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重要一步。
5月3日,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作。其中,中国出资比例为32%,日本出资比例为32%,韩国的出资比例为16%,其余20%由东盟各国承担。
作为亚洲货币基金的雏形,东盟与中日韩在2007年5月原则同意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以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形式。今年2月,各方又同意将资金由原来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储备库可以使东亚国家充裕的外汇储备得到更好地利用,弥补现有国际救援资金的不足,从而维护该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与东南亚各国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基础上,这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截至2008年底,在“清迈倡议”框架下,中国与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承诺出资165亿美元。从2006年12月开始,菲律宾、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先后宣布,未来将考虑接纳人民币作为该国地区或国际储备货币。
“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历史经验上都表明,彼此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各方,其中大国的货币往往更容易上升为区域内的贸易结算货币。而在当前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大都存在贸易逆差、人民币存在可能自然流出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鲁政委说。
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虽然大量东南亚国家都宣布,自身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是参照一篮子货币确定的,但在趋势上,这些国家的货币已经和人民币之间总体上出现了兑美元汇率共同进退的征兆。
“因此,只有人民币国际清算机制得以完善、投资机制能够形成,未来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将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秦志轩表示,我国未来应更加积极地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经贸联系的密切和加深,必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我国已成为主要东南亚经济体的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东盟国家则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通过加工贸易,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垂直分工架构。“考虑到我国通过贸易联系,已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初步形成了同一产业链上的分工格局,相关贸易关系的稳定对各方都有利。”鲁政委说。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提出,中国和东盟将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此,鲁政委表示,这种贸易联系的日益强化,将有助于东南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航站。不过,人民币作为一种后起货币,在其他货币已成为区域货币或全球货币的情况下,要最终使自己跻身国际货币行列,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同时,他也认为,我国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人民币流动性总体仍然较差,由此构成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他建议,应该不断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活跃当前的人民币基础金融产品交易,尽快形成人民币利率、汇率定价基准,以提高市场流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