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副职“扎堆” 减负进行时
一个省级贫困县,有16名县委常委和11名副县长。像湖南省石门县这样副职偏多的政府部门,在一些地方政府屡见不鲜,而如今这种怪现象中央已发文予以制止。
1月12日,中组部、中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超编的地方行政首长助理和政府副秘书长必须“在2年内予以消化,其中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应尽快办理免职手续”。
借用当下的时髦词,地方政府“不差官”已然是个普遍现象。近来,政府副职、助理、副秘书长等“领导”泛滥的现象屡屡被曝光,辽宁铁岭、山东沾化、湖南石门等市县相继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本报记者 高兴翔 发自北京
副秘书长“扎堆”屡屡被曝光
地处湘西北的石门县,素有“中国柑橘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人口68.53万人,生产总值仅为76.6亿元。
4月23日,这个省级贫困县一举成为了网络关注的焦点。一位名为“冷剑如霜”的网民在论坛上爆料说:“进入中国石门政府网站,赫然发现,该县人民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配置竟是一正十一副。”为了提供佐证,他还贴出了石门县政府网站所列的领导班子的截图和各领导具体分工。
在这个省级贫困县领导名单里,竟然有16名县委常委和11名副县长。而按照规定,县(市、区)党委常委最高不超过13人;政府领导班子可配7人,此外可配备科技副县(市、区)长1名,共8名。这意味着,石门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总体共 “超员”6人,超编近3成。
面对网友的质疑,石门县政府选择了沉默。几天后,县政府网站上悄悄刊载了新华网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主要依据常德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关于《石门县委、政府领导班子配备有关情况说明》。其中提到:“增配的6人都是由于政策性安排和挂职等因素造成的,是有文件依据和明确规定的。”
根据常德市委组织部的解释,石门县有2名副县长属于“政策性安排”,分别为军转安置干部和援藏安置干部,超编的另外4人则属于挂职干部。由于石门县“属省级贫困县”,扶贫挂职和因工作需要的挂职比其他县(市、区)多一些。其中包括一名省委统筹安排引进的浙江干部和省直单位驻贫困县点村工作组组长。此外,长江水利委员会也选派了一名干部挂职任石门县副县长,以加强在建中的省重点工程皂市水库“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
排名最为靠后的副县长杨昶则是常德市面向全国选拔过来的2名博士生之一。他原本是常德市某直局的副局长。为充实其基层工作经历,市委组织部决定让他挂职任副县长并兼任乡党委书记。
近来,各地基层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泛滥的现象屡屡被曝光。
“鸡肋”般的副秘书长
中央削减地方政府冗官的新一轮动作,首先落在了省(市)长助理和副秘书长的身上。
1月12日,中组部、中编办联合下发了《通知》,要求“原则上不配备省长(主席、市长)助理,省级以下政府不配助理;省级、地级政府副秘书长应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职数,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
吉林省政府成为首个响应者。4月23日,吉林省政府发布《关于高继泰等同志免职的通知》,决定免去高继泰等6位干部的省政府副秘书长职务。
依据《地方政府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若干人”的模糊规定导致地方党委、政府副秘书长职数普遍严重超编。
时代周报记者的一项不完全统计发现,北京市政府现有副秘书长9人,上海市政府有副秘书长11人、黑龙江省有10人,吉林“减副”后还有10人。
“政府的多数副秘书长,实际上就是大秘书”,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王军教授分析说。由于该职位要求熟悉某一方面工作,人选一般从政府其他部门副职(副厅长),或下级党委政府副职(副书记、副市长)选调,工作经历较为丰富,协调能力强。在级别上一般是相当于同级政府部门副职,同时还要参考其原来职务。
政府“要害”部门的一把手,也可能会“高配”为副秘书长,成为“广义上的领导”。吉林省免去省政府副秘书长职务的6人,属于清一色的兼职。其中,高继泰任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李杰任吉林省国家安全厅厅长,王宝柱任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臧忠生任省农业委员会主任,李福春任省发改委主任,姜有为任省工信厅厅长。
“党委、政府副秘书长工作视野宽,与领导容易接近,一般分管负责要害部门”,四川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唐刚这样评价自己的分管领导。带有副秘书长头衔可以代表省委、省政府讲话、办事,而不再是中层部门的领导,可以方便工作上的协调、联系。他举例说,“前一段时间,省信访局就要求让他们的一把手兼任政府副秘书长职务”。
在唐刚的眼里:“从个人的仕途发展来讲,这个职位较为琐碎辛苦,成就风险并存。有年龄优势者可做平台,挂职亦属佳位。”
他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省委机要文件的处理工作。按照现有分工要求,包括机要、档案和保卫工作都由某位副秘书长分管。在唐刚看来,这样的工作职责,“完全与办公厅副主任的任务重叠了”。实际上,这位副秘书长本人就是从办公厅副主任的职位上“提拔”的。
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副秘书长职务的“可进可退”。按照不成文的规矩,办公厅主任通常由秘书长或者第一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厅副主任“难以出头”。如果受到领导重视,副秘书长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级别,顺利跻身正局(厅)级。
据唐刚介绍,由于副秘书长为弹性职务,级别可正可副,且往往为同级交流(办公厅副主任、副市长、副厅长转任上级政府副秘书长),操作程序简单了许多。经政府常务会议即可决定然后报党委常委会走程序,无需人大监督,无需向社会公示,缺乏社会监督。这就很容易成为地方领导“调配”人际关系的一枚重要棋子。
据知情人透露,副秘书长属于政府要害岗位,直接为领导服务,虽然没有类似其他部门的所谓“实权”,但其协调能力强,往往远超过一般部门一把手,甚至出现“要找领导办事,必须先打点好副秘书长”的不正常情况。由此,这种“隐形”的权力很大,却缺乏有效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破坏正常的政府部门工作秩序。
改革要“瘦身”还“健身”
“吉林省清退6名副秘书长还只是一个孤立事件,目前尚不清楚还会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王军说。在他看来,如果作为一个孤立事件来看,在学术上和理论上的意义还不大,不好谈。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举动透露出了裁减冗员、精简机构的思想。”
自去年开始,一场“自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瘦身运动正在展开。
2008年10月15日,中编办副主任黄文平在接受中国政府网采访时提到,严格按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在部门“三定”中核定部门正职1名、副职不超过4名。目前领导超过5名的部门,今后将通过部门领导班子的新老更替、干部调配等方式逐步消化,不再扩大部长助理和秘书长的设置范围,经批准已经设置的,职数不再增加。
“精简机构”的要求并不在其中。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解释说,考虑到目前多数地方的实际机构数超过了中央规定的限额,因此,严格落实机构限额规定实际上就是要精简,新一轮地方政府改革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认为,这次整顿行政首长助理和政府副秘书长数量的改革,意味着政府要“先难后易”地推进和深化改革。“肯定还会有下一步动作”,汪玉凯这样展望进一步的动作。在他看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是和大部制改革配合起来的,在这次规范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配备问题之后,还应该更严格地推进,接下来应该还会出台更加具体的、详细的制度规范。
实习生简玉婷对本文亦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