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建农业劳务合作社
本报讯(秦晓雪)土地流转后如何实现留守劳动力和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不离乡、不离土,能就业、能增收?4月底,在崇州市劳动部门的指导下,该市三郎镇凤鸣村“农业劳务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今年3月以来,该市已在三郎镇、桤泉镇等乡镇陆续成立了多家“农业劳务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是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劳动合作为基础而成立的新型农合组织,同时也是实施新型土地流转所衍生的农民联合增收载体。
该市劳动保障局负责人告诉笔者,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地农村劳动力输出出现回流,外向型劳务输出就业渠道不畅,如何以不离乡,不离土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就近就地就业,是当前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所面对的重大课题。
以桤泉镇为例,当地已流转土地万余亩,大量农民离开了土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种植业有季节性用工的特点,业主却经常为请不到短工和技术工犯愁;另一方面,一些不愿意外出的农民期待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同时得到培训和权益保障,农业劳务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这样一个群众自治组织,解决就业信息不对称和培训、维权等问题。
劳务合作社以市场运作方式承包当地农业开发的各项劳务项目,城镇、农村劳动力自愿申请报名,社员按照合作社章程及自治管理办法进行,参加工伤保险。
当地劳动部门承诺,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将组织技能培训。目前,这些合作社正处于社员技能培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