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场猝不及防的地震摧垮了房屋,但却没有摧垮人们的意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效进行。时值地震一周年,回想5月12日,天地同悲,山河同哭,不禁潸然泪下,而今,看着灾区井然有序的生活,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地震一周年临近,从今天起请和《数字中国》一起用一个个数字回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动、一直让我们感恩的人、事、情吧。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再回首时,相信记住的不仅仅只是“5·12”。
用这些数字一起共勉!
7位教授
绵阳安县:走进7位教授"化缘"援建的"样板村" 何志毅教授这个“化缘”筹钱帮灾民的建议得到了其他几位教授的响应,在过去的大半年里,与何志毅教授一起奔波此事的还有南开大学的白长虹教授,北京大学的王立彦教授、张红霞教授、王其文教授、张俊妮教授以及上海交大的颜世富教授。但在村民的眼里,他们都是“北大教授”或“北大”的7位教授。
小编点题: 何教授们在方碑村的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给出的一份“汶川答卷”,它充分体现了知识者的良知、能力与远见,我很为它叫好。这些教授们的村庄很平凡,很渺小,改变也很缓慢,但它们真是这个国家少有的美好事物之一。
15名党员
15名党员 和一个村的重建北川又见朱支书
朱华银领着记者在板房区转悠,记者见到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儿童。“有重病的、70岁以上吃低保了,能干活的都出去了”,他说,全村15个党员,一人领一拨,到处找活干活。在山东援建工地当小工的占全村劳力的30%左右,每天最低收入有60元,有点技术的砖工能挣到100元。“虽然不是天天有钱挣,人人有活干,但是我敢说,如今村里没有偷懒的人”他这样说。
小编点题: 我们要给予这些村支书们崇高的敬意!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党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奋不顾身,是抗击灾难的根本保证,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希望,是我们民族崛起的脊梁!
六送
陈芳:妇联为灾区留守妇女提供“六送灾区”活动 我们对她们进行培训,有一个“六送灾区”的活动,一“送”,她们送健康,这是组织医生给他们免费体检,讲述保健知识。二“送”,就是给她们送政策,比如说,党委、政府有什么帮助灾区重建的政策,让她们知道,结合她们的实际,尽量为灾后重建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收到好的效果。三“送”,送文化。四“送”,送知识。送文化的过程中,为了让她们尽快高兴起来,我们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灾区表演了一百多场,我们还要送知识,还有,五“送”,送技能,六“送”,送培训,一共是“六送”。这是我们的省委常委亲自策划、亲自安排,我们妇联牵头,工会、团委联合社会各界一起去做,做这个事情特别有意义,也很受欢迎。这是第一件事。
小编点题: 灾难来临,她们以顽强坚韧的风姿展示蓬勃的生命力;隐藏痛苦,以惠人无声的香馨彰显宽厚的的内心世界。灾后重建任务艰巨,妇女撑起重建半边天,愿各界人士共献爱心、给灾区妇女以更多的关爱,让半边天经济亮起来、红起来。
5万板房居民
探访绵竹灾区:平板房里话生活感恩总比困难多 景观大道2号立交桥板房安置区,有板房约2万间,这里安置的都是绵竹市区房屋受损的居民,最多时达5万人,是汶川地震后最大的一个板房区。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整齐的街道,旺长的花草,还有街道两旁墙壁上贴着的鲜活年画,年画或讲民间故事、或是历史传说,人物栩栩如生、身姿形态各异,个个饱含笑意,让人远远地就感受到一股暖春的气息……
小编点题: 地震给绵竹人带来了灾难和伤害,但在承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之后,绵竹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多彩的年画、火红的花朵、乐观的心态,表达了他们对幸福安康的憧憬,也寄托着他们向往平安吉祥的未来。
31名延考生
华东理工大学31名延考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向社会感恩 这是一部以5.12地震为背景的舞台剧,通过对延考生心理变化的描写,反映地震对他们成长带来的影响。一年前,这些孩子正进行高考复习,经历灾难剧创,又通过延考上了大学。今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的31名灾区学生自发走到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创排了这出《延考生》,希望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以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来感谢祖国、社会以及学校给予的帮助和厚爱,同时,展示灾区学子在历经灾难后所表现出的勇敢、乐观、坚强和自信。
小编点题: 一群从未接触过舞台剧的大学新生,要自编自导自演一台新剧,谈何容易。但因为有着共同经历和动机,延考生们互相激发、帮助,连拙于表达的学生也逐渐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激。
681名受灾群众
挥别故土奔向新生活681名汶川受灾群众迁往邛崃
凌晨七点左右,在简短的欢送仪式后,搬迁队伍开拔。四川省武警总队派出一支由180名武警官兵,81辆军车组成的队伍,帮助受灾群众搬迁。除了装载搬迁物资的军车外,现场还集结了18辆长途客车,负责将这145户,681名受灾群众安全送到邛崃。
据了解,此次搬迁的所有受灾群众都是居住在地震灾害次生带上,他们原有的家园不但在5.12汶川地震中被毁坏殆尽,现在还不时受到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震次生灾害的侵害,而迁入邛崃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永久性居所和全新的生活。
小编点题: 青川到邛崃,新家的路不遥远。从今天到美好明天,只要努力,只要充满信心,一切都会实现。
关爱干部"新20条"
北川出关爱干部"新20条"保证灾区干部"早九晚五"
在地震中,北川县机关干部损失巨大。据统计,全县干部中有436人遇难,占全部干部人数的20%以上,13.7%的干部有子女遇难,19%的干部家庭成为单亲家庭,90%的干部有亲人遇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
去年10月,北川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干部关爱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20条措施帮助干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逐步走出灾难阴影。这次新出台的20条措施,是对之前一系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新的实施意见要求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家属遇难的干部、遇难干部的亲属、因灾致残干部和生活困难干部“四类人员”重点关注。
小编点题:
小编想说的是:我们是否可以在提供大量物资和资金援助的同时,不断地给灾区干部更多心灵的关怀和情结的释怀,释放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精神痛苦;灾区外的人们是否可以少一点儿重复性的采访和情感的痛苦追忆,多给他们一点儿实质的关心和生活的照顾。灾区的干部,你们除了要战胜自然界的恶魔,你们还要战胜精神上的噩梦。
2000重建工程
港工程师四川监督逾2000重建工程
香港工程师郑肇昌,在四川地震后为香港红十字会进入汶川重灾区监督重建工程。他年近50岁,本来在香港一大型建筑公司任职。四川地震之后,甚少接触内地的他决定放弃高薪厚职,为重建“出一分力”。
香港红十字会在汶川和理县援建的2000间民房、20间卫生室,还有总值7200万的汶川县人民医院,都交给郑肇昌监工。“其中的公共建筑,重点医院,一般要盖到抗震8级,不少都加料至抗震9级。”郑肇昌说﹕“年底前所有工程都该落成了。再震一次,我有信心一幢也不倒。”
小编点题:
“重建家园,有你有我”,正是这样的一种互助精神让全国上万名志愿者聚集到灾区中,聚集到中国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抗震救灾精神,这位工程师做的点滴都令人钦佩,这种细节的感动,从灾区重建的方方面面延伸到了每一个灾区群众的生活中。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