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暴露出职业倦怠的倾向,缺乏工作热情。由于工作兴趣丧失而导致的“无兴趣病”使部分老师在工作中表现出懒散、不求进取、缺乏学习意识、不负责任、混世等消极情绪或行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
日前,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办的京津沪渝2009年教育研讨会上,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发布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的内容有些触目惊心。这份刚出炉的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小学校长、教务主任以及教师等,历时近一年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14份。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张金凤认为,教师首先是一个知识工作者,教会学生学习应该是一门专业技术。但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专业感,缺乏以专业人员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因此就在工作中难以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责任心、进取心,这些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工作质量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查显示在教师的学生观上,特别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问题上,有很多教师明显感觉不自信,也无从下手进行努力。只有33.5%的教师“相信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一定可以转差为优”,而65.7%的人对转变“学困生”信心不足,认为“教师可以努力去帮助他们,但是结果很难预料”。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靳忠良说:“我常常在学校老师会上说"教师如果不快乐,学生如何快乐?教师如果不精神抖擞,学生如何精神抖擞?"我自己从来没有倦怠过,课间十分钟也要保持一种充满激情的状态。教师代表一种精神力量和方向,永远保持良好的形象和阳光的心态,不能倦怠,这是教师的职业内涵。”
张金凤老师在谈到当前教师“无兴趣病”的现状时表示,造成教师“无兴趣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从教师自身来说,老师都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可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很多学生、同事及社会并不一定会认可他们的成绩,教师工作的动力也就慢慢消失殆尽了,所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尤为重要。
靳忠良表示:目前,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新课程的压力之大,家长对教师的期待之高历史上都不曾有过。现在球场上找不到老师生龙活虎的身影,更没有大把的时间去美容和逛街。教师是很辛苦的职业,优秀的教师心理负担同样重。在呼吁关心青少年学习减负的同时,他希望也能给教师减负,在教师专业的发展的同时,要全方位地关心教师的健康和发展,不要盲目地责备教师。
对于这份报告的调查结果是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张金凤表示,长期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无兴趣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普遍存在的,除了一些经济相对发达、教育水平发展较高的地区。
此外,这份报告还显示,被调查的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师特征是:中学集中表现为“偏心、不公正”、“教学枯燥无味”、“急躁、缺乏耐心”、“经常批评学生”、“经常拖堂”。小学最不满意的教师特征集中表现在“不喜欢学生”、“脾气坏、没耐心”、“经常讽刺、责骂、挖苦学生”、“不公正、偏爱”、“向家长告状”等。
可见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不畅已经造成了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