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上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会议室里,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陈存富郑重地将一张存折交到院领导手中——10万元个人捐款的背后,是陈存富为救助困难烧伤病人奉献的一片爱心。
全力攻克烧伤整形难题 “一般烧伤治疗并不难,难的是打开烧伤治疗的禁区,因为里面难题无数,需要一道道地去攻克。
”陈存富说。
一次,烧伤整形科收治了一位大面积化学烧伤患者。当时,患者只有“腰带区和头颈部残留少量正常皮肤,同时伴有呼吸道烧伤、早期严重消化道并发症和肾功能障碍等多种脏器损伤”,生命危在旦夕。
陈存富带领他的战友们立即不分昼夜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经过半年多的精心救治,这位患者奇迹般地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们的这次救治成果获得了全军首届医疗成果二等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许多烧伤患者在病情好转后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容貌是否受损。“既要解除病人身体上的痛苦,也要尽力消除他们精神上的负担。”为了让患者“旧貌换新颜”,陈存富和他的团队潜心钻研烧伤整形技术。
2004年冬天,一名19岁女孩来到济南军区总医院。6年前,这名面部烧伤的女孩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右胸部皮瓣远位转移修复疤痕手术。但从胸部移植过来的皮肤在女孩面部“水土不服”,不仅颜色与面部皮肤不一样,而且修复的部位明显隆起。
陈存富和科室副主任李江、陈铭锐经过反复观察病情、查找资料,最终定下治疗方案:先在女孩的额、颈交界部位“埋”下一个扩张器,定期定量往里面注水,等这个部位渐渐隆起到鹅蛋大小时,再切去女孩原来移植的皮肤,把新扩张出来的皮瓣移植到创面上。一个月后手术成功,陈存富带领他的团队又探索出了一项烧伤整形新技术——自体皮肤软组织再生修复术。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抛弃病人。”这是陈存富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坚持的信念。
2007年8月,济南街头出现了一名“象腿乞讨者”,他叫孙付连,来自山东曹县。孙付连的两条腿差异非常大,左腿周径37厘米,右腿周径107厘米,而腰围却只有75厘米,右腿比腰粗出很多。
病情罕见,治愈难度大。顶着巨大的压力,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科收下了这名病人。“在医疗纠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有的医院出现了把没有把握治好的病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但我们当医生的就是不能怕担这个风险,因为治病救人是一个医生最起码的责任。”陈存富说。
医院领导邀请了多位专家对孙付连的病进行会诊,最后诊断是“先天性淋巴水肿”。
2007年10月16日,院里决定为孙付连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持续了8个小时,从孙付连右腿上共切下畸形病变组织40多公斤,另有脓性液体6公斤,并重新为其移植了皮肤……手术后第8天,孙付连右腿上移植的皮肤全部成活。
温州患者孙苏云,左大腿腿围达到113厘米。在电视上看到济南军区烧伤整形科的事迹后,她慕名来到了济南。经过医生们的精心治疗,孙苏云很快就出了院。
2004年3月的一天,一个刚满月的婴儿被遗弃在烧伤整形科急诊室门外,襁褓里放着100元钱和一张纸条。正在值班的陈存富和主治医生于仁义二话没说,立即实施手术,并在婴儿烧伤治愈后,辗转将其送回枣庄家中。
医护人员的真诚付出赢得了患者的心。在烧伤整形科的办公室里,一封封来信诉说了他们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最不能忘记的是,你们查房时总是先把手和听诊器捂热,才给我检查身体。”
“每次给我检查完身体,都要给我拉好衣服,掖好被角,码齐床下的鞋子,我觉得这里的医生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
……
而在陈存富和他的同事们看来,这些感谢信无疑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用实际行动书写爱的奉献 多年来,陈存富和他的战友们不仅履行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还常常捐钱捐物“帮困济贫”,向家庭困难的患者伸出援手。
金乡县小集乡村民王如军,因帮助邻居救火烧成重伤,在烧伤整形科成功做完手术后,欠了医院5000多元住院费。医院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为王如军免了医疗费。陈存富还带领全科人员为他捐了款。
济南党家庄镇18岁女青年赵红霞不慎被开水烫伤,陈存富了解到她家里困难后,当即拿出3000元钱进行资助。
烧伤科副主任陈铭锐2007年赴西藏,在西藏军区总医院代职一年。他克服高原反应,以自己厚实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临床经验,在工作中认真进行“传、帮、带”,并到察隅、昌都、日喀则等地开展巡诊,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一些严重烧伤的病人刚被送进医院时,惨状常常令人不忍目睹,而病人的护理工作也异常繁重。给患者换药、帮病人翻身,夏天从病房出来,护理人员经常是浑身衣服都湿透了。
烧伤科护士长郎育红告诉记者,刚到这个科室时,她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几乎吃不下饭。“后来也就习惯了。”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郎育红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就是这样,陈存富和他的医疗团队,几十年如一日,给无数患者送去温暖,带来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护人员的崇高职责,用奉献精神唱响了一曲曲爱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