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汶川5月10日电(记者詹奕嘉)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赶往曾被称为汶川“孤岛”的草坡乡采访,发现当地正在以建设生态农业的方式,逐步实现重建家园的梦想。
地处偏远山区的草坡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个多月内近乎与世隔绝,是灾区最后打通道路的乡级单位之一。
草坡乡距离都汶公路仅7.5公里,但交通路况相当恶劣。记者8日清晨从汶川县城威州镇赶往草坡乡,泥泞土路令汽车不断颠簸,路边山崖上大大小小的碎石让人心惊胆战,十来公里的路程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完。
草坡乡党委书记李川告诉记者,“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的山石滑坡堵塞了草坡乡通往外界的道路,2008年7月中旬,道路在短暂打通后又因余震而封堵,直至2008年9月30日,都汶公路通向草坡乡的道路才正式打通。“从去年5月底开始到9月30日,除了依靠空投之外,乡里幸存的人只能翻山越岭,到距离草坡乡最近的绵虒镇背粮食背物资回来,3个多月背了20万公斤粮食。”
道路打通之后,得到外界援助的草坡乡迅速开始了重建家园的行动。据草坡乡乡长任剑介绍,一方面,草坡乡组织人力物力恢复辖区内水电站的运行,目前已经有4个水电站重新开工;另一方面,乡党委和乡政府决定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农业,借助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力量建设花卉、食用菌和养兔业。
经历大半年的重建工作,草坡乡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花卉种植方面,草坡乡追求“小规模、出精品”的发展思路,与荷兰和新加坡的企业合作,种植蝴蝶兰、彩色马蹄莲、香水百合等附加值高的花卉,养花面积已经恢复到地震前的70%以上,而反季节食用菌的种植面积也已经达到了60亩。
李川说,草坡乡着力开发的花卉、食用菌和养兔三个产业之间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循环经济圈。兔子的排泄物可以用于种植食用菌,而食用菌的栽培废料则可以用于种植花卉。“希望能在两年内,将花卉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这样,仅花卉种植一项,预估收入就可以达到每年200万元人民币。”
在建设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作为草坡乡对口支援单位的广东省汕头市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援建干部、汕头市团委副书记杨焕新说,汕头在农业建设方面有独特优势,自古就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汕头一定会继续发挥在农业建设方面的特长,加强和草坡乡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草坡乡生态农业的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