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四川省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义江在汶川县漩口镇,实现了为汶川地震灾区尽一分心意的夙愿:将自己珍藏十余年的文物“花薰冠架”无偿捐给汶川县,以拍卖所得支援灾区重建。专家称该文物价值逾亿元人民币。图为国宝“花薰冠架”。中新社发肖龙联 摄
图为汶川县县长廖敏与伍义江先生(左)互换“花薰冠架”捐赠证书。 中新社发 肖龙联 摄
中新社汶川五月十日电题:四川收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义江 :我为国宝找到了好归宿
中新社记者 杨杰
“为了汶川人民,我什么都舍得!"花薰冠架"献给汶川,既是它最好的去处,也实现了它的价值。我就像嫁女儿一样,为它找到好归宿就安心了。”
十日,将稀世珍宝“花薰冠架”捐给汶川县政府之后,伍义江先生显得很轻松,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不时为当地人士和文物爱好者签名留念。
自从上周发布伍义江先生将捐赠"花薰冠架"给汶川的消息后,不少记者想采访这位古稀老人,了解其所思所想,并先睹国宝为快。
十日,伍义江先生带着“花薰冠架”,在警车护送下从成都前往汶川县漩口镇,参加国宝捐赠仪式。
当“花薰冠架”被捧出锦盒时,现场人士无不为其精美绝伦所震撼。这件乾隆六年至九年的宫廷御用作品,通体色彩鲜艳,图案上花团锦簇,甚为雍容。它由白顶盖、镂空器身、座底三件构成,顶径四点二厘米,底径十二点二厘米,通高二十八点七厘米。其中,顶盖是在洁白的胎釉上,施珐琅彩绘制成灵芝和蝙蝠图案,顶钮造型为一柄鎏金灵芝,寓意“洪福齐天”;主体部分器身则在洁白的胎体上进行镂空,三面开光,开光部分镂空成龙纹并施以鎏金,球内镂空用来装香料。除鎏金为底的图纹外,还用红色珐琅、绿色珐琅调彩,绘制锦上添花、西洋花卉等近三十种花色。底座由半球上端的柱体和托盘组成一个整体支撑座,由如意方头、梅花、蝙蝠、锦上添花、金地汉龙纹、如意云头、“寿”字纹、回纹等九层纹饰美化,所施珐琅彩多达三十余种,底座内还施秋葵绿釉,用“乾隆年制”四字楷书金地红款搭配,颇显皇家气度。
身着暗红唐装的伍义江,显得神采奕奕。说起捐宝,伍老称这是由来已久的心愿,“去年大地震后,看到很多人捐款,我很激动,就想到捐收藏的东西。”他决定,要送就送最好的,送“花薰冠架”。
“为了汶川人民,我什么都舍得,我们收藏文物,就是要给文物找一个最好的落脚处,"花薰冠架"送给汶川,以它的价值帮助灾后重建,这是它最好的去处,我的心安了!”
得知他要捐赠“花薰冠架”后,“全家都支持,"只要拿出去有贡献就行",这是我家人的原话。”
伍义江从一个朋友手中买下“花薰冠架”,收藏至今已有十多年。期间,不少人打“花薰冠架”的主意,开出的价码也在数千万元。二00八年,一个旅居美国的华人收藏家朋友看到后,叮嘱伍老:“这个东西要卖,低于两亿绝对不卖。”
对此,伍义江淡定自若。他说:“我怎么可能卖?有吃有喝就行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中国收藏家协会科学检测中心今年对“花薰冠架”进行测试后,出具报告称“器盖白釉处成分与清乾隆青花瓷釉成分符合”,中国著名古瓷鉴定专家、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孙学海认为“花薰冠架为清代精品”。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云祥在十日的捐赠仪式上说,珐琅彩器多是陈设器和把玩器,如此精美的“花薰冠架”,皇宫也是舍不得用作实用器,故而极为珍贵。
“花薰冠架”即将在中国部分大城市巡回展出,最终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将用于汶川县灾后重建。伍义江平素骑车上下班、生活朴素,却开创世界上个人为公益事业捐赠单件价值上亿元艺术品的先例,将在无疆大爱的铭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李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