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衡阳市岳屏公园,登上岳屏峰顶,只见一块高大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蓝天白云之下,上面赫然刻着“中国抗战纪念城”七个大字;纪念牌周围,整齐地摆放着一些写满“抗战英雄永垂不朽”的花圈,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60多年前那悲壮而惨烈的一幕……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古城衡阳因它独特而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抗日战场的大后方,为世人瞩目。
衡阳位于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的交叉点上,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塞子,塞住了日军南进的道路。1944年,衡阳由战略大后方转为中日双方博弈争夺的焦点。对于日军而言,能否攻占衡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日寇侵华战争的进程;而对于我方,守住衡阳,则可拖住日军,为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这场战斗注定空前惨烈!
20世纪40年代的衡阳,城区东西宽不过500多米,南北长约1600多米,紧靠湘江西岸,南城外有约10000米的丘陵地带。中方守军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0军,军长名叫方先觉。该军由于前段作战消耗过大,人员装备只达到七成,总兵力只有17000多人。而气势汹汹杀往衡阳的日军则是由横山勇中将率领的日军第11军,该军下辖5个师团,共计11万余人。
1944年6月22日,日军前锋抵达衡阳外围,并派飞机对衡阳城进行狂轰滥炸,一场残酷的战斗拉开了序幕。战火纷飞,浓烟滚滚,衡阳一夜之间变成了主战场,骄横的日军一开始就选择西南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在他们看来,中国军队不堪一击,横山勇甚至狂妄地叫嚣:“只要1天时间便可拿下衡阳!”
1944年6月26日,太阳落山之时,日军两个师团对衡阳城西南及正南方各个阵地发动猛烈攻击。他们原以为从此可以长驱直入,却万万没有料到在这座人口仅有20余万的南方小城遭到了猛烈的阻击。
原来,方先觉将军命令将建在山头的工事对敌正面全部削成90度的陡峭绝壁,日军只能借助云梯向上攀登。在此基础上,官兵们还恪守三不打原则,即看不见不打、瞄不准不打、打不死不打。当敌人潜至阵地前攀登时则一阵猛打,再投手榴弹。就这样,一直打到天亮,日军的攻势才逐渐停止,在守军各阵地前,日军遗留下的尸体不下千具。
第一次进攻受挫,日军恼羞成怒,于第二天下午2点多集结各类火炮对守军各阵地猛轰,随后步兵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攻击。一时间硝烟弹雨笼罩了阵地,而守军官兵誓死奋战,以刺刀与敌人肉搏,寸土必争。在停兵山据点,守军30团第7连官兵全部阵亡,阵地失守,而日军攻占这个据点所付出的代价则是衡阳守军的10倍!
6月28日天明时分,日军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召集各部队长协商行动方案,忽然有几颗迫击炮弹飞了过来。佐久间为人在运送途中死亡,其他重要部队长均负重伤,致使日军第68师团的战斗力暂时瘫痪。当时,衡阳守军28团迫击炮连连长白天霖正是在阵地里观察时发现了日军,当即命令全连8门炮一齐开火,全部命中目标。
日军对衡阳的攻击已进行20多天了,仍然没有太大的进展,经过几番激战,日军的尸体填满了守军阵地前的山体峭壁,工事上的射击孔几乎被日军尸体堵住,想要继续作战,得先把敌人的尸体推开才能看清前面的情况。此时,漫山遍野的日军再次卷土重来,这回他们不用再架云梯了,而是踩着同伴的尸体一步步向守军阵地逼近……
衡阳保卫战打响后,方先觉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虽然重创了日军,但自己部队的伤亡也非常惨重。衡阳已是一座孤城,兵员、弹药、粮食无法得到补充;而远在长沙的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日子也不好过,他遭到了上级的痛骂。气急败坏的横山勇亲自率领另外的3个师团迅速向衡阳靠拢。日军集结了5个师团、各种火炮100余门、炮弹4万余发,于1944年8月4日开始了第3次总攻击。此时,双方已经血战44天了,战斗悲壮而惨烈。
1944年8月8日,衡阳保卫战持续到第48天,方先觉给蒋介石发去最后一封电报,末尾写道:“来生再见!”接着拔枪准备自尽,但被身边副官拉住。最终,方先觉和身边官兵被日军俘获。
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
衡阳守军和衡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极其悲壮、惨烈的豪歌,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誉。毛泽东亲自为延安《解放日报》起草的社论高度评价“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大公报》以“感谢衡阳守军”、“衡阳战绩永存”为题连续发表社论,赞扬衡阳保卫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因此授予古城衡阳“中国抗战纪念城”的称号,并建塔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