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特别报道
本报记者 王斗斗 马利民
一年前,当时间停止在那个黑色的日子,李林国第一时间赶到北川中学废墟中施救。作为四川省北川县擂鼓镇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他相继救出30多名学生,直至最后晕倒才离开救援现场。
第二天他回到现场,面对被挖出的自己儿子的尸体,这个43岁的汉子,只能默默垂泪。
一年后,当时间再一次进入5月的时候,李林国偶尔也会沉默。此时作为擂鼓镇派出所擂鼓建新板房小区警务室的社区民警,他更多的时间是走进密密麻麻的板房,与群众打成一片。张家与王家不和,小李和老赵闹矛盾,田家养的鸡不见了……李林国都会管,为的就是板房大家庭的和谐。
李林国的使命变了,不变的是他对人民的爱,绵绵不断的爱流,在灾区百姓的心中涌动。
灾区人民警察的使命变了,不变的是那颗炽热滚烫的心,在呵护灾区百姓的平安。
一种感悟
北川县陈家坝乡年仅16岁的赵华在“5·12”地震中致残,他的右腿高位截肢。现在的他,渐渐地走出了阴影,恢复了自我,他还打算外出学习烹调技术,将来和姐姐、姐夫开一家餐馆,一家人快乐幸福地生活。面对记者,赵华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能活着真好!”
“世界那么大,我偏遇上了你”
张跃辉,陈家坝警务援助点队员,就是他在陈家坝派出所民警开展大走访活动中,发现了那位栖身角落、郁郁寡欢的大男孩赵华。
年仅16岁的赵华因灾致残,心理上承受了不小的打击。赵华在板房区居住初期,整天郁郁寡欢,每当想起自己的人生,不免唉声叹气,对前途一片茫然。父母对其焦急在心,同时也不忍责备,只得随其自然。
张跃辉说,他刚刚走进赵华家里,就注意到赵华父母无奈的眼神,赵华的父母请求他能多到家里来坐坐,陪儿子谈谈心,帮助儿子尽快走出心灵阴影。
张跃辉从赵华的朋友处打听到,赵华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打“反恐精英”对战游戏。于是,张跃辉在网上注册后,扮演起了网上“反恐战士”的角色,和赵华在虚拟空间里再度相逢。
通过激烈的网上对战,赵华和张跃辉彼此切磋战术,从而更加相互了解对方。两人互加QQ彼此成为知心网友后,便约定在板房区内见面。当张跃辉出现时,赵华不禁对这位曾经到过他家的年轻警员一脸惊讶,随即主动邀请张跃辉到家做客。
“现在我几乎每周都要到赵华家走访,赵华也很乐意和我出门走走转转,每天早睡早起,生活充满着快乐和阳光。”张跃辉说。
赵华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世界那么大,我偏遇上了你,谢谢你!”
点评
曾省权(四川省公安厅厅长):灾区公安机关积极开展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组织千名局长、千名功模深入基层、走进灾区、走进板房,为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灾区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相继推出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办理、出入境管理、车辆上户、驾驶证申领等38项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执法执勤行为,既严格执法又注意执法方式和策略,充分考虑灾区群众在遭受灾难后的心理状况,以柔性执法为主,慎用强制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法、理、情的高度结合统一。
一种感觉
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平静。北川县宛建板房小区警务室前的一大片空地上,摆满了各种小摊:卖猪肉的、卖水果的、卖腊肉的,一个推车上琳琅满目的是家用小百货。
不远处,十几位老人坐在板凳上聚在一起唠家常,谈到愉悦处时,还不时露出一丝丝笑容。
站好最后一班岗
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晴
今天虽是下雨,虽是双休日,但大家都较早地起床了,并主动到菜市场买菜回来。下午4时许,我带着两名警务援助队员去给夏珍琴老人过72岁的生日。大家积极到她家里,并做了饭菜,然后我们围席而坐,为夏珍琴点燃了蜡烛,让她许下新的一岁的愿望,之后,我们陪她聊了家常,让她非常感动。
这是记者无意间在宛建板房小区警务室里看到的一篇工作日志。写这日志的人也是一位老人,他叫黄色发,今年10月6日将满60岁,马上就要退休了。
黄色发负责宛建板房小区警务室工作。宛建小区住的基本上都是漩坪乡的群众,漩坪乡是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与堰塞湖的双重灾害,使得漩坪乡受灾惨重。
谈起那篇工作日志,黄色发对记者说,夏珍琴惟一的儿子、儿媳妇就死在那场大地震中,连尸体都没有见着。儿子、儿媳妇是借债到北川县城来开蛋糕店的,现在是财毁人亡。
在宛建板房小区,和夏珍琴一样,共有30多位孤寡老人,黄色发与他们个个谈心,时时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需要。
在小区,每个人都熟知这个做事认真的老警察,有事就爱找他。
2008年9月28日,漩坪乡清洁村一组村民李生碧的丈夫因病死在板房内,她因地震造成腿部残疾,行走不方便,子女又不在身边。丈夫去世的时候是晚上,她一时不知怎么办为好,在犹豫中想到了警察。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黄色发。黄色发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马上与殡仪馆联系,安排其处理好后事,随后他又到公安局和有关部门,找到经办人员,主动为她办好了一切有关手续。
点评
张德溥(北川县公安局局长):这就是一名灾区老民警的平凡工作,要说平凡也不平凡。黄色发在巨大的压力下仍然不为名利、不顾家庭,坚守最后一班岗,踏实工作,无私奉献,这就是我们北川公安震不垮的精神。
一种感动
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民警李林国,如今是擂鼓建新板房小区警务室的社区民警。这位英雄,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巡逻防控、入户走访、办案取证……“警察也是人,家里也受了灾,也一样要休息,看着这娃连续工作,我们心痛啊!”住在擂鼓建新板房小区的张大娘含泪说道。
英雄的平凡生活
擂鼓镇地处北川南大门,距原北川县城9公里,辖区面积147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8938人。擂鼓镇是地震重灾镇,决战唐家山堰塞湖时,“米26”大型直升机就在此升降。
擂鼓镇建新板房区住着2000多户、安置4800多名受灾群众,而警务室只有李林国一名民警,为弥补警力不足,警务室招聘了5名协警人员。
板房区面积大而人口密集,集中居住的受灾群众多,如何抓好板房警务工作,加强安置区实有人口管理,努力抚平群众创伤,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防范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成为了李林国的工作重点。
李林国回忆说,今年3月29日晚上,建新板房区第50幢一家住户因违规使用电发热圈,酿成火灾,12间板房过火。在当地干部群众和民警的努力下,大火在20分钟内被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连忙在板房区里挨家挨户提示群众注意安全,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用李林国的话讲:“地震是天灾,非人力可以阻止,而因大意出事故,造成群众伤亡就是人祸,我这名老百姓信任的社区民警就不称职。”
点评
胡刚(绵阳市公安局局长):共和国有这样的警察值得骄傲,他表现了人民警察可歌可泣的光辉形象。人民警察也是人,会为痛失亲人而痛苦,会为丧失家园而悲伤。但是他们却诠释了另外一个信念———坚强,不能趴下。人民警察的坚强是无人可比的,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坚韧,是一种职业的要求。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还有很多派出所没有配套的生活设施,民警们要用橡胶水管从山上引水喝;有的派出所用的厕所仅仅是塑料薄膜围着几根木头,下雨天还要穿雨靴、打雨伞;有的地方车辆无法行驶,民警们就靠腿出警,一走就要走上几个小时。民警们说,这些苦他们不怕,他们是在完成一名灾区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服务灾后重建。
在此次赴灾区采访中,记者不论是面对民警还是老百姓,都很少去提及其是否有亲人在那场灾难中离去。也许,作为一名记者,对这场灾难的最好纪念,不是再次揭开那痛楚的伤疤,而是帮助他们将伤疤抚平。唤起更多的人来帮助他们完成梦想,帮助他们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园。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也是一名记者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