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地震群测群防入轨
“为什么汶川8.0级地震前宏观异常很少呢?宏观观测点十几年来的不断减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实习生王旭光
今年5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施行,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对曾在24年前遭到清理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予以肯定,并将其纳入国家地震监测和预防体系。
这部法律的第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第三十条规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增加地震监测台网密度,组织做好震情跟踪、流动观测和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观测以及群测群防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
时值汶川地震一周年和“5·12”全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前夕,这部法律的施行引起各方关注。
“宏观观测点十几年来的不断减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为什么汶川8.0级地震前宏观异常很少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知识不足、长期没有发生较大地震以致思想麻痹、震中地区居民相对较少、宏观异常报送管道不畅等。但是,宏观观测点的不断减少,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防震减灾法》对群测群防的表述,可望改变赵文津忧虑的状况。
“群测群防,能起到作用,但是还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向本刊记者强调,“汶川地震前,当时的宏观预防覆盖不是很大。现在宏观测报点越来越多,但必须保证观测前兆现象的质量。”
一位群测群防员的九年坚守
去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瞭望》新闻周刊以《为人类而探索地震的奥秘》为题,对北京市大兴区地震局所属的采育中学群测群防点、房山区电业中学群测群防点进行了报道。
日前,《瞭望》新闻周刊又对这两处群测群防点进行了回访。
4月30日上午,本刊记者来到大兴区地震局,邓宝银局长说,这一年来政府对地震部门更加重视了,这反映在地震局的运行费、宣传费都进入了财政预算,而以前每年解决人头费也要专门向上打报告。
“杨堤观测台的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开裂,这回就可以迅速翻建了。”大兴区地震局副局长韩殿鹏说。
邓宝银拿起放在桌上的新出版的《防震减灾法》。她说,现在减灾教育已进入学校,地震局工作人员要去学校讲授防震减灾知识。汶川地震后,局里花费6万元印制了宣传材料,向成年人发放防震减灾扑克,给学生提供防震减灾小速记本,这些喜闻乐见的形式带来了良好效果。
大兴区地震局加强了对本区内学校、医院等重大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评价工作。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还将举办为期一周的系列活动,集中向大兴区居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记者一行驱车40分钟赶到采育中学。采育中学原校址,仍是一座废园,草木更加高大。大门紧闭,去年来开门的值守老人已不见踪影。
群测群防员王剑老师骑着一辆红色的摩托赶到了。在过去一年,王剑一天两次一个人穿过整座废弃的校园,来到偏处于废园深处的观测站。这已是他持续观测的第九年。
王剑说,补助没有变,还是一个月150元,有事也会让别人替。王剑用来观测并做记录的是一台叫“压磁应力仪”,这台仪器是由中国地震局副研究员黄相宁研制的。
王剑还记得2002年黄相宁老人带了两位助手,为学校安装仪器,给他讲解时,讲得很细。2002年后,这台仪器没有出过毛病。地震局系统的强震仪则经过了多次检修。
1976年唐山大地震,大兴区一共死亡14人,是北京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地区。这也是采育中学建立地震观测站的原因所在。
王剑对地震并没有更多了解,只是执著地记录,这一年没有别的变化。至于这一天两次、坚持九年,他只是说,这是学校安排的。
将近一年不见,王剑的生活似乎有所改善。他解释说,这辆价值3000元的摩托是借来的,平时,他还是骑三四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来往于新旧校区。“今天听说你们来,为赶时间,所以借了同事的摩托。”
他骑着摩托很快离去,他还要赶回去给学生们上课。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