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
题:什邡人感受到了“北京速度”--北京市对口援建四川什邡地震灾区见闻
记者 牛爱民
“什邡人真正感受到了北京速度!”这是记者在四川省什邡市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北京援建项目在什邡建设速度之快、建筑质量之高、建设理念之先进和援建的全方位开展,拉近了什邡与首都的距离。
什邡是北京对口支援重建的“512”地震重灾区。在什邡街头,随处可见“京什携手,共建家园”的标语口号。首都元素已融入千里之外的什邡。
援建工作扎实力度大速度快 “五一”前夕,记者到什邡采访。从成都进入什邡,汽车行驶在平整畅通的广青公路上,切身感受到北京援建的成果。广青公路为国家一级公路,是对口支援省市中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什邡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生命线”。去年10月竣工通车的一期工程既满足了抗震救灾之急需,也解决了制约什邡市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在什邡,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什邡人对北京人的热情。出租司机说:“听到北京话,感到特别亲切。”看到北京援建的一所所新型学校、一幢幢漂亮的民居和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什邡人与北京人更亲了。
北京援建什邡主要在项目援助、智力支持和产业合作三个方面,重点是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人才、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智力支援和服务,促进产业对接和企业合作等。
记者了解,北京援建什邡计划投资70亿元,现已到位36亿多元。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概括:北京援建什邡“四快一好”,即建设规划快、开工建设快、建设进度快、资金到位快,什邡北京关系好。他介绍,什邡与北京“援建前指”建立了每周例会和不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在什邡市人民医院工地,记者看到,来自北方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施工。北京建工集团克服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建材采购难等困难,加紧建设这座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的“三甲”医院。
什邡受灾严重的红白镇、蓥华镇、八角镇、洛水镇、湔氐镇、师古镇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是北京援建重点之一。在红白镇,正在施工的民房、学校、幼儿园,完全按照国家防震的等级要求建设。八角镇是地震断裂带,记者看到建设中的中心小学地基有6米多深。北京建工集团项目经理李宝良介绍说,为达到防震标准,地基建在了“岩崖层”,全部用符合标准的钢筋水泥等构筑。
据介绍,北京援建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北京出资、北京建设”的“交钥匙”方式,初步确定44项;二是“北京出资、什邡建设”的“交支票”方式。第一批确定的援建项目有的已竣工,有的正在加紧建设中;第二批建设项目目前也开始启动,力争3年援建任务2年完成。
北京的建设者提出:要按期或提前在什邡建设一批安全、放心、满意的精品工程和廉洁工程,向什邡人民交出一批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首都优势在什邡恢复重建中突出显现 在什邡,记者正赶上北京援建什邡的第一批12名专业技术干部在基层工作半年期满,什邡与北京前指召开的欢送会,双方的发言感触颇深。
据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指挥部前线分指挥部介绍,北京充分发挥首都在人才、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援建上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帮助什邡培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北京有数百名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援建工作。
援建中,北京每年组织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支教团赴什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巡回报告、听课视导、座谈交流、办学指导、培训人员等,就地培训什邡市小学、初中、高中校长等管理人员和各学科教师,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计划3年培训各类管理人员和教师3000人次。同时,什邡市选派百名中小学校长、教学主任等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300名骨干教师到北京脱产学习培训。北京还选派了20名骨干教师到什邡进行指导授课。
在第四批北京援什医疗队驻地,记者看到来什邡半个多月的25名医疗队员,除了为当地群众义诊、抢救危急病人外,集中力量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规范医疗管理、医疗流程出谋划策和技术支持。
在对口援建过程中,什邡激发和教育了北京人,北京元素也在不断地融入什邡生活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地处“天府之国”的什邡,有着优裕的生活环境。什邡人的悠闲与北京生活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反差。什邡人称赞“北京速度”;北京人感受:什邡的生活才是“追求的目标”。
记者在什邡市看到,街头茶室、茶座随处可见。什邡人喜欢喝茶、“摆龙门阵”,喜欢打牌,生活之悠闲、轻松、快乐令人羡慕。据说,北京援建人员刚到什邡的时候,双方的节奏和习惯有一定差距。而现在,什邡人在一些方面的节奏也和北京人同步了,什邡重建的速度在加快。
据介绍,北京在援建中注重“绿色、节能、环保、循环”等新理念的实践,依靠科技力量提高援建项目的节能降耗水平,实现安全、节能、环保。援建的房屋建筑项目施工,均采用了已相当成熟和质量可靠、当地很少运用的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
记者到重灾区的村镇建设工地,看到什邡农民盖房也按照北京人“打圈梁”、浇筑水泥等建筑方式施工。在元石镇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现场和湔氐镇龙泉村木耳生产大棚,记者看到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循环经济和环保理念已植入什邡人心中。新建的养殖场可实现木耳废渣有效利用、养殖污染零排污等节能、环保的目标。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