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铭记汶川地震 > 汶川地震一周年 > 汶川地震一周年最新消息

地震震死2万羌人震毁羌文化资源 震不垮羌文化

马吉会说她喜欢穿羌绣花鞋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张桦摄
马吉会说她喜欢穿羌绣花鞋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张桦摄

释比王明杰在自家帐篷前面敲响了羊皮鼓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张桦摄
释比王明杰在自家帐篷前面敲响了羊皮鼓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张桦摄

  来源:今日中国杂志社 记者 张桦

  重生在废墟上

  ——“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记录

  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 张桦

  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来临前夕,今日中国杂志社记者前往汶川、都江堰等地采访灾后重建。

  都江堰到汶川的公路是通往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等著名景区的必由之路。地震前,这里奔驰的是旅游大巴。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一辆辆满载建筑物资的大卡车。一座座川西风格、羌式、藏式房屋拔地而起,学校、医院等在加紧施工,汶川县城在原址重建。

  在映秀镇,记者正赶上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天空下着雨,似乎为逝去的生灵垂泪。在遭受重创的映秀镇,我们看到了化着明艳彩妆的女孩,看到了重新拾起生活梦想的重组家庭;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的川西第一羌寨——萝卜寨的废墟上,萝卜寨仅存的羌文化传承人释比,重新敲起了激昂的羊皮鼓……

  我们力图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那些在重建的希望中前行的人们,记录这场特大灾难带给他们生活的种种变化,以及顽强的蜀人修复生命的力量和尊严。

  导语:萝卜寨坐落于汶川县雁门乡海拔1970米的高山上。这个层层叠叠、静谧地隐现在飘飞的云朵之间的羌族寨子,被称作“云朵上的街市”。寨子里的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他们饮咂酒,唱山歌,跳锅庄舞……然而,2008年5月12日,这里瞬间变成一片废墟!

  废墟上的锅庄舞

  从汶川县城去往萝卜寨的盘山公路上,连绵不断的高山因为“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裸露着的山岩如同巨大的泪痕。当地人说,那场地震令天地动容,苍天流泪。

  萝卜寨被樱桃树环绕,白色的樱桃花正在绽放,听说这里的甜樱桃在广东的超市里一斤能卖上七八十元的好价钱。一个羌族妇女赶着几十只山羊上山,萝卜寨新的一天开始了。

  然而,进入寨子,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片泥土色的残垣断壁。

  一只羊皮鼓的力量

  41岁的马吉会,身着艳丽羌族服装,正坐在山坡上的抗震帐篷前绣着羌绣,从这里可以俯视远处山坡上的老寨子。

  5000年前,萝卜寨是古羌王的遗都。它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是羌族地区最大的全部用黄泥建筑的羌族村落。与周边其他羌寨有所不同的是,萝卜寨没有碉楼,这在羌族地区也是独有的。几千年前,骁勇善战的羌民族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萝卜寨户户相连,寨子里的人可以从村头的第一家入门,然后通过钻窗过梁,到最后一家而出,整个寨子好似巨大的迷宫。

  然而,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地震,使萝卜寨变成一片废墟。

  遥望着满目疮痍的老寨子,马吉会总也忘不了那个震天动地的日子。“周围山上发出奇异的响声,紧接着天昏地暗。我家两层的房屋一下子从中间裂开、又合上,然后咔嚓断裂。只几秒钟大门就翻出去。我这才冲出来,跟着寨子里的人流跑到下面的坝子上。”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但是马吉会还是神色紧张。在地震中,这个有着1080人的村庄,42条生命被夺去,有85人受伤。

  地震后的一个多月,萝卜寨的村民们在废墟上重又跳起了古朴的锅庄舞(一种集体的圆圈舞)——女人们穿上从废墟里掏出来的羌族传统服装,拍去落在上面的黄泥巴。她们围成一圈,用舞蹈传递和分担着共同的悲痛,寻找着慰藉,追思逝去的亡灵。

  在她们身后是那个淌着巨大泪痕的大山,舞蹈中的她们彼此握紧同伴的手,腰带上坠着的长穗随着舞蹈飞扬。忽然十几双手臂高高擎起,停顿在空中,一双双悲哀的眼睛中放射出清澈的光芒:“地震撕裂了大地,撕裂了我们的家园,带走了我们的亲人。但是撕裂不了我们的生活。”

  杨新松,汶川县文联主席,地震后的第37天,他来到萝卜寨。在废墟中,他看到寨子里的村民王奋进掏出了两只羊皮鼓!端详着眼前的羊皮鼓,王奋进的眼睛闪烁出不同寻常的光芒。他一面机械重复地擦着鼓,一面告诉杨新松,羌民与羊皮鼓是“双胞胎”,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离不得它。传说羌族无文字,是因为羊把羌族的文书吃掉了,羌人便把羊杀了,用它的皮做成皮鼓,敲一下便从鼓声中传送出一个字。鼓与羌民族的传统文化紧紧相连。

  杨新松至今仍为王奋进面向废墟演奏羊皮鼓的记忆所震撼:在平常,羊皮鼓都是七八只甚至更多一齐演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魅力和震撼。而此时此地,一只孤单的羊皮鼓让杨新松感受到的却是一千只齐奏的力量和效果。一声声激昂的鼓点“敲出我的泪珠,我全身颤抖”。

  萝卜寨唯一的释比

  在寨子门口,我看见了衣着黑色长衫、背篓里放着锄头的王明杰。69岁的他现在是萝卜寨剩下的唯一的释比。没有文字的羌族,文化传承靠的是唱经的口耳相传,传承者便是释比——他们是羌族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的集成者。

  平时,释比和普通农民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羌历新年、转山节、祭水节、婚丧嫁娶等时会主持祭祀仪式。

  “5·12”汶川大地震中,随着萝卜寨瞬间消失的还有一位92岁的老释比和他最重要的法器——金丝猴脑壳法器。这个法器只在每年的羌历年做祭祀时用一次,做完之后按照仪规,要用白纸在金丝猴脑壳上包一层,每年包一层。“哎,600年多年呦。”王明杰叹息道。

  听说找不到金丝猴脑壳和做法用的羊皮鼓,一种失落和不安的情绪在寨子里弥漫。在羌人看来,那是祖先留下的精神和文化。没有这个,村里的遇难者如何超度?王明杰一直在废墟上苦苦寻觅。

  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做法的羊皮鼓还有山叉帽等法器在王明杰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当时,王明杰“扑通”跪在地上,默念师傅在天有灵,让他找到法器,让羌文化的传承没有停止!王明杰和寨子里的人的精神和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属。

  那天,全寨子的人都跪着用手摸用脸颊亲着法器。“羌族胜利了!”王明杰发自肺腑地仰望上天喊道。

  王明杰唱经的内容包括上中下三卷,每卷各分十二段。上卷为祭山、还愿;中卷为安神、驱邪、嫁娶;下卷专门为凶死之人所唱。王明杰还没来得及将下卷学毕,老释比张福良便于地震中成为“凶死之人”。2006年6月,王明杰获得汶川县政府颁发的一块“古羌释比文化传承人”的牌匾。“我很幸运:以前的老释比就没有,从我这一代释比开始有这个牌匾了”王明杰兴奋地说。

  正当讲的精彩之时,突然从他胸腔里爆发出一阵彩铃声。释比好像有点害羞似的嘿嘿笑起来。看来与神打交道的人也要用现代通讯工具!

  释比讲完故事后已经是中午时分,按照羌人每天吃两顿饭的习惯,释比准备再去种玉米。在我的请求下,他带着我去到老寨子的家中,在残破家的门口前,带上三叉帽的王明杰,眼神立刻变得不同于方才,他拿起那个羊皮鼓唱着上坛经,敲着羊皮鼓,跳起舞,神色变得神圣而庄严。

  羌绣走出羌寨

  马吉会的家是一个有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幸运的是,全家没有一个人伤亡。一边与我说话,马吉会的手一刻不停地绣着花,她的羌绣在寨子里数一数二。“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基本的针法。还特意嘱咐我,羌绣是祖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可不能让它失传啊。”

  到了十五岁,马吉会的妈妈才开始教她画画,并让她照着图案绣花,渐渐地马吉会可以自己绣鞋面、鞋垫、给情郎的肚兜包包了。在田间地头、在房檐下,甚至在走路的时候,马吉会都和姑娘们绣花。绣品的图案是羌民族喜欢的羊,还有满山遍野的像羊一样的花。“我们叫它羊角花。”羊角花的发音酷似英文的“baby”,听起来像是在呼唤小孩子。她手里正绣的是给女婿的包包,因为女儿现在外面读书,她为女儿代劳。马吉会告诉记者:“我的女儿14岁了,已经会绣成品了。因为地震后,寨子的学校搬到了雁门乡,但是书包里装上了针和线。这些学生娃比我们绣得好。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的图案已经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画的传统的花,所以,女儿现在的绣品是把学校新学的图案和我们传统的融合在了一起。”

  令马吉会痛惜的是,前辈传下来的有几百年历史的织布机在地震中再也找不到了。为此她曾在废墟上嚎啕大哭。因为对于羌族妇女而言,羌绣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手艺,而羌绣的麻布只能在织布机上才能织出来。当广东江门援助点的工作人员朱仑劝慰她,将来再做一个织布机送给她时,马吉会腼腆地说:“啥子都让你们支援,我们都不好意思呦。不能都靠别人,靠政府呦。”

  因为马吉会绣花的手艺好,2008年8月,香港艺人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在汶川等地设立了抢救羌绣文化的帮扶点。壹基金帮扶点的人带来了布、图案、线,让马吉会组织妇女绣花,一朵能挣八元钱,这成为她们增加收入的一个部分。其实在大地震前,萝卜寨的旅游就很吸引游人,妇女们靠羌绣挣了不少钱。但是地震后没有游客过来了。看到有那么多人知道和关注羌绣,让马吉会很感动,她也希望自己的绣品走出寨子,走出汶川。

  她最近已经完成了一个大幅作品,是县城里的一个美术老师请她绣的,准备参加“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纪念展出,这个作品,马吉会能挣上六七百元。

  走出马吉会的家,在萝卜寨临时搭建的寨门前,我看见一位妇女背着塑料桶去山上背水。这里的羌民千百年来是靠背水生活。为解决饮水问题,江门市的援建组特意从2600米的高山上找到充足的水源,准备引到各家各户,到今年5月12日,村民几千年背水的历史将终结。

  整个萝卜寨不会在原址重建了,新的羌式风格的永久性住房正在马吉会家所在的帐篷区的旁边修建。不过,马吉会每天都站在帐篷前遥望消失的老寨子,眼里含着不舍。

  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汶川地震中,共有2万多羌族人去世或者失踪,占羌族总人口数的10%。对于这个“云朵上的民族”,如何进行文化保护,也成了迫切的议题。

  汶川县文体局的有关资料显示:汶川大地震造成绝大部分羌族村寨房屋倒塌,文化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地震中,“姜维城古文化遗址”汉代夯土城墙和明代石城墙仅存基础。羌族的建筑瑰宝——布瓦黄泥群碉3座泥碉仅存三分之一,石碉全部倒塌。

  另外,2名释比传承人和5名羌族艺人遇难,7个非物质文化传习场所损毁倒塌,萝卜寨羌民族生态保护区夷为平地,龙溪“羌人谷”等羌文化原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所需要的如金丝猴头帽、神仗等器具受到了极大的损坏。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部分掩埋。

  为此,汶川、茂县、理县、松潘、黑水5县联合发出倡议,联合起来抢救、保护和修复羌族文化遗产。

  据汶川县文体局副局长王文介绍,今后萝卜寨将打造成为羌绣、羊皮鼓舞、羌历年、释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萝卜寨将打造为“5·12”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羌居示范新村,同时还将做好老寨区的遗址保护、开发。

  茂县文体局局长王德峰称,位于茂县境内的羌族博物馆重建已被列入该县2009年灾后重建重点项目并完成了前期施工,预计2009年5月12日开工。

  “到2019年,汶川县珍贵、濒危的羌族民间文化将得到有效保护,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羌族民间文化保护制度和保护体系。”汶川县文体局局长余梅充满信心地说。

  在震毁的汶川档案馆里,杨新松意外地发现了一本1920年英国牧师托马斯·托伦士写就的英文《青衣羌——羌族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一书,他立刻请人将其翻译成中文。同时,他还发现1943年国民政府委派到汶川县的县长祝世德写的县志,里边涉及到羌民族的方方面面。现在,杨新松正在忙于整理一本羌民族历史民俗的通俗读物和羌民族的影像资料。

  围绕着羌民族的家园是在原地还是在异地重建,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应该坚持原地重建和保护,但是汶川大地震后,按照汶川县城的重建规划,将有2万人搬离汶川。这其中有大部分是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搬迁到了安全地带。一位汶川的公务员说:“羌文化在家庭里通过语言、穿戴、习俗来传承,如果孩子到异地,不在父母身边,怎么传承呢?”对此,杨新松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认为,搬迁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危害很大,这一代可能还有羌族文化,但是下一代就可能没有羌民族的味了。

  对此,杨新松也有同样的担忧,他认为,搬迁对羌民族文化的传承危害是很大,这一代可能还有他的文化,但是下一代就没有了羌民族的味了。因为他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再是高山峡谷、云朵之间,这会造成羌民族文化传承断代。

  “其实,我并不像他们那样担忧和悲观。”汶川县规划建设局的虎飞代表另一种不同的意见。“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因为人少了就怎样,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随便你在什么地方都是可以延续下去的。而羌族人的精神真的是不屈不挠,是震不垮,打不垮的。”

(责任编辑:马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桦 | 马吉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