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隍庙很多人争着买衢州橘子”追踪
这场爱心接力的结局很完美
无菌舱门打开了
周建明重获新生
通讯员 刘小哲 本报驻宁波记者 尤畅 摄影 刘波
昨天下午2点半,随着“咯吱”一声,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无菌病房内,一扇很久没有打开过的门慢慢敞开,一个头顶棉布帽、嘴戴大口罩的小伙从里面钻了出来。
这个小伙子就是周建明,在3平方米大小的无菌舱内住了近两个月后,他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拨开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终于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我还以为再也没机会了……”话音未落,周建明就开始哽咽了。
“我,我很想给大家一个笑脸,可我这泪腺好像不听使唤。”很快,他戴的厚口罩就被嘀嘀嗒嗒落下的泪水浸湿了。
等候在一旁的父母有些手足无措,笑中带哭,哭中带笑。
周建民拉过他们的手不停地揉搓,轻声地说:“我重生了!”然而他自己又有点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狠狠地掐了一把自己的手背。
此时,一阵掌声响了起来,声音来自停下脚步的病友和医生们。
走出无菌舱,对于骨髓移植患者来说,意味着手术成功并已脱离危险期。
主管医生施继敏说,在未来3-6个月内,周建明需要每星期门诊一次。
去年,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毕业后两个月,周建民被诊断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虽然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但手术费需30多万元。如此高额的费用,难住了以种橘子为生的周家。
“当时做手术根本想都不敢想。”周建明说,他有几次想到做上骨髓移植手术,但都是在梦中。
幸运的是,为帮周建明圆这个梦,很多好心人出手了,而且这个梦最终实现了。
3月初,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工作人员、宁波出租汽车协会的的哥,帮助父子俩在宁波城隍庙办了场橘子义卖。
两天时间,超过6000人购买橘子,筹集爱心橘款68200元。义卖结束后,很多人还通过汇款和上门的方式送来爱心款。
望着与自己一般高的儿子,周水甘一边抹着眼泪,一边从随身口袋掏出一个小本本。小本本里记录了每一笔爱心款,许多款项的捐助人上标注的是“无名”。
“儿子从去年7月发病至今止,用于化疗、配型、移植及排异费用共计花了近50万,除道远基金捐的5万、老家房子抵押贷款的5万、衢州和杭州爱心人士捐的5万左右,从亲戚朋友处借的10万左右,其余25万都来自宁波好心人的捐款。”周水甘说,“儿子手术这么成功,我和他妈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昨天,宁波市抗癌健康基金会又送上了用于周建民后期治疗的12万元爱心款,同行的宁波一家公司也向周建明捐赠了3个月的营养药,以增强他术后康复的抵抗力。
至此,宁波爱心人士及企业共计为周建明现金捐款达37万元。
周建明在无菌舱内写给好心人的信
再生之恩 永世不忘
敬爱的宁波父老乡亲:
今天是我骨髓移植术后出舱的日子,我又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我的心感恩你们,感恩宁波!
是你们用一颗颗爱心把我从死亡线上夺回,使我以新的生命重新拥抱人生的春天,我真诚地感谢你们,感谢所有给过
我关心和帮助的人们,我的新生是你们给予的,是你们的大恩大德使我重新站起来。
你们为我的病情四处奔波,举行各种募捐和义卖活动;你们慷慨地掏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换回我的生命;使我和我父母绝望的心灵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在宁波,我学到了知识,更领悟了人生。
你们的再生之恩,非一朝一夕所能报答;非片言只语所能表达!我希望那一天尽快到来------让我以康复之体奋发努力,以加倍的创业热情与奉献精神回报家庭、回报我的第二故乡-----宁波,方可在众多恩人和亲人面前,获得一丝安慰。
宁波人待我恩重如山,再生之恩,永世不忘!愿所有的好心人一生平安! 周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