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广州五月十二日电
题:广州:开在伤口上的“生命之花”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广州蓝宝石当代艺术馆内静谧幽暗,在五百一十二支蜡烛的烛光辉映下,中国艺术家舒勇等人缓缓揭开一方鲜绿色的盖布,一朵白色的花朵以傲然绽放的姿态映入人们的眼帘,这朵花叫“生命之花”。
人们很难想象到的是,雕塑这朵花的材质,是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孪生姊妹的骨灰和陶泥混和在一起烧制而成的。孪生姊妹在一年前的今天,生命被定格在永远的十五岁。她们的名字也像花一样美:赵雅琦、赵雅佳。
当舒勇掀开绿色盖布的时候,白色素雅的“生命之花”让在场的人们屏住了呼吸。罩住“生命之花”的透明玻璃上,镌刻着“生命因脆弱而美丽,我们因灾难而坚强,献给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
舒勇说,这对孪生姊妹的母亲赵德琴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母亲,但她由于特殊的原因今天未能到场,但他依然要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舒勇表示,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这朵“生命之花”无疑是在给赵德琴以及地震遇难者家属的伤口上撒盐,但这种方式却是赵德琴最认同的一种方式,她觉得她的女儿们一定可以在“生命之花”里得到永恒和重生。这样一个处于特定情境、融入特定情感的作品,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人们注意到,这朵花不是玫瑰或者牡丹等任何一种花朵的复制,白色的花朵上也没有上釉。舒勇解释说,这正是他的本意,这朵“生命之花”可以理解为任意一种美丽的花,缺乏光亮的美丽,更显得素雅、内敛和庄严。
这朵“生命之花”静静地开着,向她注目的人们自然也有相通和不同的理解。
广州诗人画眉间说,舒勇作为艺术家终是惊世骇俗的,但伤痛需要的是淡忘,而不是再一次血淋淋的撕开。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作为陌生人目睹“生命之花”,仍觉得心酸和痛楚,这种近似于残酷的纪念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
在场的一位舒勇的朋友表示,舒勇塑就的“生命之花”,是对死难者最大的尊重,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
开在伤口上的“生命之花”,让人们无法回避苦难,并由此承载对灾难的记忆。展厅内肃穆庄严,一束强光照耀在“生命之花”上,而窗外,阳光灿烂,人来人往……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