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物此前因无法搬运被深埋不想位置没人记
失踪二十余年明石碑“二进宫”
5月12日下午,昌平区文委工作人员将3日在旧县村出土的明朝石碑迁至区博物馆。自此,“失踪”二十余年的古碑终于搬至新家。
村里施工意外发现石碑
5月3日上午,旧县村民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自己的村中居然还埋着一块明朝石碑。
当时,村民在村中的西北角挖排污管道时,村民展洪林突然碰到了坚硬的石头,定睛一看,石头前端是雕刻精美的龙形图案。他意识到可能是文物,立即让大家停止施工并报告文物部门。
区文委领导杨广文副主任接到报告后带人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随着挖掘的深入,文委工作人员欣喜地发现,碑身和碑座保存相当完整。
村民指认二十余年前曾现
发现文物的事在全村传开。看到实物,50多岁的村民张玉田肯定地表示,他曾在二十余年前挖出来过这块石碑。
张玉田回忆,1984年他在村里施工时就曾发现过这块石碑,当时也报告了昌平区文物所。
由于当时没有铲车和起重设备,重达2吨的碑座和雕刻精美的石碑无法从村里运出。昌平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便将碑文拓下来。为防止人为破坏,文物所安排村民将石碑深埋。
一晃二十余年光景,当时具体的埋藏位置已无人记得,但没想到现如今居然又被村民们再次挖出。张玉田的陈述也得到了文物部门的证实。
最新进展
身份确认已入博物馆
石碑经区文委工作人员整理,逐渐“重现真容”。石碑碑身长约2.8米,宽约1.2米,厚约20厘米。
碑首上雕刻着龙身图案,并刻有“重修敕赐昭圣寺”几个字。碑座上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
碑身上的文字清晰可见,碑文表明这是重修碑记,碑文的落款是“赐进士出身奉改大夫光禄寺少卿新安程奎撰”,为明朝万历二十一年所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旧县村历来香火鼎盛,曾有大小寺庙13座,其中有昭圣寺。区文委领导杨广文副主任介绍,旧县曾三次作为昌平州县治所所在地,石碑的雕刻技术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12日下午,石碑已放到昌平区博物馆保管,择日将对外开放。文/记者 池海波 新闻观察员张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