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发生于杭州的飙车男子撞人惨祸,最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杭州市有关部门特别是交警部门应当感谢这些天来的舆论关注和监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网上如潮般的舆论压力,使这起事件正在向合乎法律和正义的方向转化,而不至于让这桩事故的处理成为杭州的遗憾。
5月10日,杭州市公安局负责人表示,将依法严格公正办理该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再早些时候,杭州市长批示,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惨剧,对肇事者要依法严处。
分析惨祸发生后当地,有关部门的态度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得如此明确。特别是由交警部门5月8日召开的那场新闻发布会,尤其值得反思。如果说,这桩事故之所以演变为全国关注的公共话题,肇事者及遇难者的身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么这场发布会上“车速70公里”“飙车只是民间的说法”等说辞,客观上无疑成为点燃网友不满情绪的另一根导火索。
这至少说明,无论事故处理背后是否有其他影响因素,在涉及类似政府部门和公众舆论的沟通互动方面,当地有关部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别说形成一整套可操作预案。有的地方固然重视网络舆论,但着重研究的却是怎么样去对付那些“网上愤青”。当然,这样做只会距离公众诉求越来越远,而且更加损害政府形象。
话说回来,在公共形象危机中赢得公众舆论的认可,其实也不难。具体到这起飙车事故,公正处理就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倘若当地有关部门一开始就重视公众的意愿,或者作出像市长、市公安局负责人那样的表态,事态未必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
摘编自《东方早报》5月12日文/何协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