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亲历
本报记者 黄辉 本报实习生 官平
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金童商厦附近。4个夹杂在人群中与周围人打扮无异的人,突然向身旁的两男两女打起手势:拇指和食指画圆、同时伸出另外3个手指放在额头一闪。
两男两女先是一怔,看清手势后,立即束手就擒。
“这个手势代表国徽和我们是警察。”参与侦查的南昌市便衣侦查支队四大队民警杨帆对记者说,“两男两女是聋哑人,所以我们才做出这样的手势。为了逮住他们,6名便衣警察在附近巡逻守候了5天。”
据了解,这是江西省第一支便衣侦查支队成立以来侦破的第一起大案。
4月28日,由近200名民警组成的南昌市公安局便衣侦查支队正式挂牌成立,主要任务是:打击“两抢一盗”、街面犯罪、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便衣警察,仅仅是这个称谓就已经很神秘了。他们平常是如何工作的,更是鲜为人知。近日,记者走近这个群体,亲身体验了“潜伏”的感觉。
“潜伏”5天抓获一个盗窃团伙 记者来到南昌市便衣侦查支队那天,杨帆刚刚做完支队侦破的首起案件的讯问笔录。尽管一宿没睡,但说起破案经过,杨帆还是很兴奋。
“五一”假期后,便衣支队在研判网上案情时发现:5月3日,1名顾客在金童商厦购物时皮包被盗,内有现金1万余元和手机1部;5月4日,又有1名顾客在金童商厦被盗现金3000元。
“接连两起盗窃案,很可能是同一团伙所为。”杨帆告诉记者,通过观看监控录像发现,有两男两女形迹可疑,其中一名女子从案发现场出来时背着一个白底黑边的大挎包,下面还夹着一个小包,估计是刚刚“得手”的。逃离现场时,在外望风的男子向同伴做了两个细微的引路手势,“这表明,他们很可能是聋哑人。”
在掌握基本案情后,从5月4日下午起,支队派出6名便衣分成3组,“潜伏”在金童商厦附近巡逻守候。
T恤衫、休闲裤,杨帆他们的装束与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青年人没什么两样。“如果一眼看上去就像警察,那他绝不是一名好的便衣。”杨帆笑了笑。
“那几天的每个下午,我们每人斜跨一个背包就上路了。”杨帆告诉记者,他们的包里藏着一根伸缩警棍和一副手铐,与他同组的小高则带了一副手铐和一瓶辣椒水,“带多了,背不动”。
然而,“潜伏”了4天,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直到第5天下午,在离金童商厦不远的胜利路步行街上,有些疲惫的杨帆眼前一亮,曾在监控器上看到的白底黑边的大挎包引起了他的注意。先是1个人,随后另外3人也陆续出现,“当时心里很兴奋,但脸上不能露出任何表情”。杨帆立刻暗示身边的小高发现了目标,又电话通知另一路便衣赶紧过来。
在等待增援的时间内,杨帆等人一直在20米左右远的距离跟着嫌疑人。“跟的时候不能用正眼和他们对视,只能用余光,怕惊动他们。”杨帆说。
几分钟后,便发生了报道开头的那一幕。
便衣街头找案需要更多耐心 据了解,便衣侦查支队成立后,其职责将从“以案找人”(案发后调查取证和抓捕)转向“从人到案”(主动发现、控制和在犯罪刚实施时进行打击)。
副支队长李剑平告诉记者,便衣警察不再固定上班、值班,不再固定巡逻执勤,而是实行弹性安排的24小时警务控制,同时化装成不同身份的人,在案件高发区、治安秩序混乱地区主动发现线索,将工作提前到案发前。
在征得允许后,记者近日跟随便衣民警袁友涛和小肖,体验了一次真实的“潜伏”找案经历。
当天下午4点多,南昌市中山路车水马龙,人流密集,此地一直深得扒手的“青睐”。
袁友涛把车开到一个隐蔽处停下,这辆车没有车牌。
“路上有不少便衣呢。”袁友涛望着马路对面的一排服装店说。
“他们在哪里?那个穿格子T恤的?打电话的?还是店门口摆小摊的?”记者有些诧异。
“看不出是谁才说明便衣警察的化装是成功的……”袁友涛微微一笑。
“你们有线索才"潜伏"吗?”记者问。
“有线索当然更好,没线索我们也会主动上街找案。”袁友涛一边说,一边从车窗往外看,“看那两个小青年,神色有点儿不对,已被我们的人盯上了。”
“没看到他们干什么啊?”顺着小袁手指的方向,记者望过去。
“他们专盯人看,一般顾客购物只看商品,而贼却看人。”袁友涛说,有时男的手拿一件衣服或一张报纸、女的背个包做掩护。
“贼能发现你们吗?”记者问。
“有时也能,因为他们专门看人,我们也专门看人,一旦对视上了,感觉有情况,我们立刻换人跟踪。”袁友涛说。
见那两个小青年正东张西望,袁友涛连忙说:“我们撤,附近还有我们的人。”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昌市最繁华的胜利路步行街。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记者跟着小袁边走边聊,小肖则与我们保持七八米的距离。
“这是习惯,而且不能走太快,要保存体力,万一发现小偷了,追也要用力气。”袁友涛说。
“有时出来一整天都没收获,可一旦抓到犯罪嫌疑人,心里很爽。”袁友涛说,“当便衣,往往需要更多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