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北京市参加高考的学生将集体填报志愿。在如何填报志愿的问题上,考生和家长都十分慎重。他们会参加一些招生咨询会,通过亲朋好友打听情况,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信息。当记者问一位家长会不会把大学排行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时,她表示:“排行榜我也研究了,但仅作为一方面的参考依据,感觉并不完全可靠,没有权威性,还是得综合多方面信息才行。”看来,这位家长在对待大学排行榜的态度上还是十分理智的。
近日,关于《中国大学排行榜》在排名过程中涉嫌收受高校赞助费的报道转载于多家媒体,一时间引起广泛关注。
不少人质疑商业背景下的大学排名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由此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什么样的机构才能进行大学排名,又该如何对其进行监管?
大学排行榜的存在有社会需求 据了解,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排名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于1983年公布的大学排行榜。而我国最早的大学排名通常都追溯到1987年,就从那时候起,针对大学排名的讨论开始了,并且至今都没有停止。而近年来关于排名机构的商业性目的及由此导致的公平性和权威性质疑成为讨论焦点。尽管如此,大学排行也从没因此停止过。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世洲认为,大学排行榜对于学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对高校来说,可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那些处在上升阶段的学校,可以借助排行榜来获得社会声誉和认知。另一方面,对于考生而言,也可以从中获取一些信息,作为参考。
可见,对于大学排行榜,学生和家长有需要,而如果某高校能排在一个好名次,也会在招生、就业、声誉和科研等方面增强竞争力。这些现实情况表明,大学排行榜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需求。
谁来保证排行信息真实客观公正 由于没有官方机构进行大学排行,目前我国的大学排行榜都由民间机构研究发布。这也导致很多人对其排名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王世洲认为,大学排行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必然要求提供真实可靠、客观公正的信息,不能进行误导。在目前尚缺乏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排名机构应加强自律。每一个发布排行榜的机构,都应该对是否接受赞助进行公示,接受赞助的应标明,没有接受任何赞助的就表明“本大学排行榜没有接受任何赞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督作用。
另外,进行大学排名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更科学。王世洲举例说,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公布,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如果说要对这些法学院进行排名,下面这些指标都应该进行评价:人员构成、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藏书规模、就业率、司法考试通过率等。
只有当排名机构客观公正、评价标准科学合理时,大学排行榜才能取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加强监管完善排名机构准入制 但是,仅仅依靠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上保障大学排行榜的真实可靠、客观公正,关键还是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解决排名机构的准入问题;二是加强对排名机构的监管。
目前,我国的大学排行机构非常混乱,既有一些研究机构,也有一些媒体,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排名,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布,排出的结果不同,影响程度也有不同,有时候甚至产生很大的争议,让人感到混乱。因此,必须明确排名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通过一定的权威机构进行资格认证、资质审查之后,才能进行大学排名。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排名机构在取得合法性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从事大学排名的机构都拥有排名的公信力,并拥有排名的技术与能力。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没有官方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因此就排除自己的监管责任。王世洲指出:“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来规范。”对排名机构的准入、评价标准、评价过程、排行榜的发布、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规定和完善,并进行有效监管。
本报北京5月13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