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河北文安县发生一起枪击案,车上三人中两人中弹受伤。警方称接警“有人抢劫”货车,遂下车盘查,对方开车撞人逃离,才拔枪射击。而中弹者却称误将警察当成仇家,才会撞警车。此事至今尚无结论。(5月14日《新京报》)
当真相稀缺,公众就会患上真相焦虑症。
首先,张涛三人是否涉嫌抢劫,是本案定性的关键。确认之后,还需关注张涛等人有无袭警行为,警察开枪是否符合《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相关规定以及此后截控时警方行为是否规范等等。所有这些关键细节,若没有一个唯一而权威的说法,就很难取信于公众。
新闻标题为“河北3人自称无端遭警察枪击”。一般人们或许不大相信,训练有素的警察会无缘无故对3个无辜公民开枪?警察为何开枪,也是重要关注点。中弹者真像自己说的那么无辜吗?从新闻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疑点,比如晚上酒后驾驶无牌车和外地车刮蹭,熟练地找人来摆平,还动手打砸货车。这些都纯属巧合吗?警方称此前多次劫案中的嫌疑车辆和本案中的夏利车疑似,张涛等人看见警车就跑,又是怎么回事?
按说这些都是对张涛等人不利的因素,但吊诡的是警方却也显得底气不足。是否警察也有不当之举?比如,事发时警方是否拉响警笛,主动亮明身份?开枪前有无鸣枪示警?当时情况下是否只需逼停车辆,而非直接向人射击呢?何况中枪两人都不是司机。后来目击者称,三人被控制后警方的殴打行为是否属实;嫌疑人的代理律师遭莫名袭击,也是重要疑点。这些都需合理解释。
枪管飘出的硝烟,似乎遮蔽了真相。而没有真相,一切先入为主的议论,都显出毫无意义的苍白。无真相则无正义!所以,当务之急是以公正的司法直抵事件真相,给公众一个信服的结果。本报评论员 李晓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