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国不同印度 对与俄合研新武器没兴趣
据俄罗斯《一周论据》周刊5月14日报道,近年来俄中两国间的军火贸易额大幅减少,引起俄军政各界和有关专家的极大关注。俄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主任康斯坦丁-马基延科对此进行了分析,指出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中国国防科研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还通过“克隆”俄制武器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俄军事工业已摆脱苏联解体后的灾难困境,对中国的订单依赖越来越少。
中国最多也只是俄武器的第四大购买国
中俄两国军火贸易额锐减的第一个信号,是中国放弃根据许可协议在国内组装数百套苏-27SK歼击机的合同。1998-2004年,中方从俄罗斯购买了上百套配件,从而实现“中国版苏-27SK”J-11战斗机的系列生产。但是现在,中国已把目标放在了自主研发该型战机的“克隆”产品上。例如J-11B歼击机系列,其中显然应用了国产发动机和雷达系统。
俄向中国出口第二批苏-30MK2歼击机的希望也没有实现。按照预期,中国在2004年获得首批可以装备一个团的24架战机后,还应购买第二批同样数量的苏-30MK2。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好像不一定会发生。此外,中国还在2005年与俄签订了购买34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和4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合同,但是一年后,由于负责生产这些军用飞机的塔什干飞机制造厂的原因,合同履行出现问题。
总之,中俄两国的军火贸易额大幅下滑。按俄国防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塞金的话说,2006年中国向俄采购的军火总额为2亿美元,即使把一系列特别出口项目考虑进去,总额也只有5亿美元;2007年为7亿-8亿美元。这就是说,中国2006-2007年间向俄购买的武器已经少于印度、阿尔及利亚和委内瑞拉,考虑到俄与叙利亚和伊朗的军火合同缺乏公开信息,可以说中国最多也只是俄武器的第四大购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