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5月16日电(记者乔继红)“512”全国抗震救灾文学研讨会日前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来自北京、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市的80余名文学界代表出席了会议。
研讨会讨论总结了“512”大地震以来全国抗震救灾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现象。
由地震而激发的强烈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本次会议关注的核心话题。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文学界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深入灾区一线,毫不犹豫地担起社会责任,创作出大量感天动地的作品,使文学在人民群众遭遇大灾大难时发挥了精神救赎的作用,由此焕发的“不缺席,不退缩,不怕苦,不怕死,义无反顾,泣血呼号”的文学精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研讨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说,地震发生后首先做出反应的是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生死不离》《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诗歌在网络和震区流传甚广,感人至深。随后,《生命第一》《震中在人心》《天堂上的花朵》等报告文学,以其忠实的记录和催人泪下的人物带给读者心灵震撼和灵魂洗礼;小说《透明的废墟》《家常话》《来生我们一起走》等也生动感人,各有千秋。但毋庸讳言,由于时间紧促、酝酿短暂,部分抗震救灾文学作品存在直露和粗糙的缺点。然而,作家们在作品中注入的滚烫的情感、体现出的与人民共患难的激情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不容抹杀,值得弘扬。
据悉,研讨会结束后,甘肃省委宣传部还将组织“512”周年祭中国作家陇南天水行,让作家进入震后灾区,深入基层体验生活。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