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县新羌城规划设计评审会上,专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本报讯 (唐斌记者孙琪)昨(17)日,茂县新羌城规划设计评审会在成都召开,有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评估审查,就羌族活态文化的展现及羌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占地2000余亩的新羌城将建于茂县县城岷江西岸坡地上,除包括1000多栋羌族民居,各种风格的70多座碉楼外,还包括5月12日已开工修建的地标建筑——中国羌族博物馆,以及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演艺中心等。将有3200多名羌族村民在此居住,原汁原味呈现羌族的生活状态,同时让羌笛、羊皮鼓等生产流程在这里“原生态上演”。
四川羌学会会长张善云认为,作为国内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和羌民族文化核心区,茂县此次在打造新羌城时应注重羌文化的“活态展示”。羌族建筑中的阳台是家家户户房子相连的部位,也是居民沟通、祭祀的重要场所,沿用千年的“烧火塘”也是羌族一大生活习俗特色,这些都应该作为文化符号在羌城中体现。
新羌城还应该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按照规划,新羌城设计为九环线旅游线上的必到之处,当地新规划的羊儿街将建成类似“拉萨八角街、丽江四方街、阳朔西街”等民族特色颇浓的旅游文化商业街道。
一些专家在评审时认为,一旦将门票价格定高,可能会丧失一定客源。西南交大设计院教授郑连勇建议,新羌城不如将大门敞开,让羌城成为九环线上的宿营地,“让游客通过融入到羌族的日常生活中,来进一步了解羌文化。”
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林鹏建议,除了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还应当伴生出特色农业、养殖业以及手工艺业,通过饲养销售当地特色的野猪、山鸡等,壮大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