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起一大畈,收起没一罐;贱卖一小半,糟蹋一大半。”长期以来,由于少知识、缺技术,面对引起绝收减产的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农民兄弟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
福建省南平地区质监部门为解农民之忧,针对当地常用和农民急需的重点产品,自主研发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法,做到现场抽样、现场检测、现场处置,实现了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及时发现和精确打击。
据了解,这套办法最先出自南平地区的建瓯市。
建瓯市地处闽西北,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其他质监部门一样,当地质监局在农资打假工作中时常面临一道难题:质量的判定不是用眼睛看或者用手摸出来的,而是要依据实实在在的检测数据说话。但要等待实验室出具检验报告后立案,再开展调查工作,其过程往往超过一个星期。而在这一时段中,或者假冒伪劣产品已造成损失,或者违法者乘机逃之夭夭。最终,“难题”催生了“现场快速检测”。
实用便捷的好技术让假冒伪劣产品在稽查现场原形立现,以往的问题迎刃而解。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结合实际,开拓创新,逐步为当地量身打造出十多种快速检测农资产品质量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现场辨别农资产品的真假优劣,还能在第一时间对伪劣农资作出半定量的结论。
这极大地鼓舞了建瓯质监局执法人员的信心。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他们还在管理结构和体制上创新,让局属检测实验室与执法稽查队合二为一,加大执法力度。
该局稽查部门负责人姚建升告诉记者,“稽查能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检测能否"双剑合璧"。而快速检测促成了技术人员与稽查人员联手,一改执法和检测分离的状况。”
据介绍,最开始,双方仅仅是信息交流,实验室人员教稽查人员如何规范抽样,稽查人员向实验室人员反馈哪些项目经常出问题等。慢慢地,双方开始就某一类产品的检测方法反复磨合,共同研习产品标准,探寻更具可操作性的检测方法。历经了各类产品的上百次比对试验,最终研制出半定量的5分钟现场快速检测复合肥氯离子的方法。记者被告知,“该方法经实战运用,屡试不爽,不合格复合肥目前已不敢在当地市场上轻易露头。”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