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男孩写信给父母
母亲闻信涕泪涟涟;曾经叛逆的少年受训后懂事了许多
黄丽娜
半块飞砖
砸死女婴
追踪
小明的信
爸爸:
爸,我在这里过得很好,您不要担心,自己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弟弟和妈妈过得还好吧?请你们放心,我会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还要改正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在这里好好反省,认真学习,不让爸妈为我操心。你们的工作还好吗?不要累坏了身体,现在我在学校学了一篇《弟子规》,学好了我背给你们听。
当记者把这封黄小明亲手写的、没有标点符号的信,读给他的母亲听时,这位从来没被儿子好好对待过的妈妈,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抹去脸上的泪水。虽然信上的字,她一个也不认识,但却像收藏宝贝一样,把这封短短的信慎而又慎地贴身放好:“我做梦也没敢想,他会跟我们说这样的话,会关心我们的身体,会说要好好学习,会说爱我们……”
黄小明———在天台扔砖头意外砸死女婴的12岁少年,在那场令人唏嘘的意外发生后不久———4月28日,他被送入了广东启航拯救训练营受训。昨天,在学校的“家长见面日”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黄小明和前来探望他的一家人见面了。
曾经,他是个周身戒备,怨恨父母和家庭,只愿意用点头和摇头来回应一切的“怪”孩子;现在,他会微笑了,放松而羞涩。他说,他想回学校读书不再逃学了,他爱家人,他以后要听话,做一个好孩子。
“他其实是个善良的孩子,爱唱歌、爱画画、爱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从前,他只是把自己的开朗、活泼、孝顺隐藏在深处。”对于小明的转变,吕丽老师分析了更为深刻的原因:作为一个从家乡来到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广州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因为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他在学校和生活的环境中,可能遭受过歧视、欺负、不平等的对待,这让一个孩子变得戒备、自卑、封闭而叛逆;加上父母忙于生存,教育方式粗暴,孩子很容易产生对家庭、对亲人的恨和反抗。“我们所能做的,是要为像小明这样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营造一个安全、温暖、轻松的大环境;家庭要给他们无条件的爱和宽容。”
从来都只对妈妈冷着面孔、不讲话的小明,在“家长见面会”上,刚一见到妈妈,就哭倒在了妈妈怀里。“他以前从来不会在我们面前哭,他曾经离家出走四次,每次找他回来他都没哭过,现在真的是变了。”黄小明的转变,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本报记者 黄丽娜
(因涉及未成年儿童,主人公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