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生物产业发展瞄准危机后时代
文/孙英兰
5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对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无疑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纵观当今世界,在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生物技术已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主导力量之一,发展生物经济正成为许多国家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
生物技术领域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高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专利申请总数、发表论文总数、取得新药证书数量、进入临床的新药数量都有成倍增长,科技投入产出比大幅度提高。进入“十一五”,生物技术作为我国战略性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重点,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和产业化还将是今年国家要启动的“十二五”科技规划布局的重点。
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必须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还很小,自主创新能力还很不够,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与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发展生物产业将提升我国的长远竞争力。金融危机中及之前,美国的金融产业受到重创,传统制造业竞争力衰退,但在生物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受到的影响很小,并准备以生物产业、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引导世界产业发展,强化其国家财富控制力。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规划,缩小差距,为工业化后的产业竞争打下基础。
从今年起到2010年,中央财政将投资逾600亿元推动包括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
业内人士希望,这样的大手笔投入,不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还将推动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比如健全投融资渠道、完善政策环境、管理体制和法制环境;同时,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强化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监管,等等。
总而言之,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不仅要瞄准硬件,更要改进政策、完善软件、培育人才,将雄心定位在危机后时代,才符合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