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本报北京5月20日讯记者郄建荣“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5837.4万元”,审计署今日发布的今年第4号审计公告称,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3大类问题,同时发现,部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较差。
86个财政支农项目中,有32个未达到设计要求和预期目标,占抽查项目总数的37%,致使已到位的8.24亿元支农资金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这10个省区市包括河南、甘肃、山西、黑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内蒙古和重庆,其中,重点抽查了30个县(市、区、旗)。审计内容是,2006至2007年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以及相关涉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证实,2007年,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3848.92亿元,比2006年增长36%,中央财政投入1737.48亿元。审计查出3大类问题:
———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在一些地方未完全落实到位。
据对10省区市(包括10个省级、113个市级和980个县级)的数据分析,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未达到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省市县个数占总数的33%,财政支农投入增量未达到上年增长水平的省市县个数占总数的18%。部分地方未按规定对财政支农投入进行统计和考核。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病险水库较多。
截至2007年年底,10省区市的病险水库总数为11186座(大部分是中小型水库),占这些地区水库总数的44%,当年列入国家除险加固计划的病险水库只有2002座,占病险水库总数的18%;灌溉渠道老化损毁比较严重。截至2007年底,10省区市渠道完好的灌溉干支渠长度为36.8万公里,占总长度的57%,其中山西省完好的灌溉干支渠长度不到总长度的30%。
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缓慢。如国家在2006至2007年间批复江苏省的26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5.74亿元),本应于2007年底前全部完成,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截至审计调查时,有21个项目尚未动工。
部分省市耕地面积减少。与2003年相比,10省区市中仅有黑龙江、甘肃和内蒙古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余7省市耕地面积减少了953万亩。
———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
10省区市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审计重点抽查的30个县在支农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审计署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农业投入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财政支农投入统计和考核制度。地方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及国家支农政策法规,完善支农补贴政策,规范和保障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同时,严肃查处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