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明报)
中新网5月22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逾百年前,在既无东江水供应又无大型河流的香港,必须要山上取水。殖民地政府于1860年在薄扶林兴建香港首个水塘,为永久公共供水计划揭开序幕,其后5个水塘纷纷建成。
香港特区政府拟在9月中的世界水资源日把这6个战前水塘及其水务设施宣布为法定古迹,以彰显其历史及建筑价值。
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成立的专家小组早前建议将41项分布于6个战前水塘的水务设施评为一级历史建筑,虽然评级未被落实,但古迹办已覆检和评估有关水务设施,认为全部具重要文物价值,肯定已达到宣布为古迹的“极高门坎”,古咨会21日表示支持把它们宣布为法定古迹。
在1841至1861年间,香港人口由7000人急升至近12万人,但因成本及风险极高,当时没有私营企业愿意提供水务设施,市民只能依靠水井和溪流取水,殖民地政府遂于1860年提出在薄扶林山谷兴建香港首个水塘。
随后大潭水塘群等因人口上升而兴建,其中大潭宝云输水道由21个相连的拱形结构,属维多利亚时代土木工程传统建筑,古迹办形容是土木工程与美学的结合。
身兼古咨委员的注册结构工程师黄泽恩说,当时的香港没有机场及高速公路,水塘属最大型的工程,他指英国工程师把当地水利工程的技术传至香港,别具意义。
文物专员陈积志称,有关单位计划于今年9月中的世界水资源日把6个战前水塘列为法定古迹,并计划兴建文物径,与旅游事务专员向旅客介绍水塘的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