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叫了,小麦又要开镰了。农民收获的喜悦中,却透出一丝忧虑。
去年底以来,粮食价格下跌,尽管政府继续补贴农民种粮,采取了托市措施,但种粮收益仍在减少。几年不见的“卖难”又冒出来了。
与此同时,生猪价格持续下行、养殖亏损面不断扩大,一度受宠的能繁母猪和猪仔又受到冷落。
养奶牛的行市也不好,三聚氰胺使奶业雪上加霜,新疆、内蒙古、陕西等奶牛主产区又出现倒奶杀牛现象。
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国外订单少了,质量安全的技术壁垒高了,买东西更挑剔了,同样的萝卜白菜,好像就变了味儿似的。近年来红红火火的外向农业遭受冲击,面临新的考验。而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裁员,使农民工资收入大幅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的压力在短期内骤然增加。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种困难因素叠加,农民增收遇到了“拦路虎”。今年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首先在城市和企业显现,而对农业农村的冲击则有滞后效应,并且看起来矛盾分散。因此,一些地方在制定应对危机之策时,往往不能统筹兼顾,只顾全力以赴抓企业、上项目,而淡化了农业发展;只关心GDP回升,却忽视了农民增收问题。
今年1—4月,农村消费增速高于城市。一季度全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834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564亿元,增长17.0%。这是2001年3月之后的7年中从未有过的喜人局面,是国家连续多年实施支农惠农政策的结果。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推动农村市场朝好的方向稳定、健康地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最重要的前提。当前农民增收遇到的新困难、新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离不开“三农”发展,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应对危机的努力中,我们对此的认识更加清晰,决心更加坚定。无论是去年底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十条”,还是近期国务院出台的扶持农业发展的八项措施,都在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保护支持力度,中央密集出台政策,指向非常明确。
近年来,农民增收不止一次遇到“拦路虎”。不过,现在各级政府都有更大的实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我们“打虎”的本领更强了,手段更多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务之急,既要帮扶中小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又要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反哺”力度,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扶龙头、壮产业、保增长、促增收。
农业农村好比巨大的水库,一定时期内,可以承载诸多压力和矛盾。但我们要始终警醒:这个水库的基础很薄弱,需要不断地加固……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