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动物卫生体系缺位明显
——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赵德明
“要让更多的人明白,食品安全问题也好,甲型HINI流感也好,都是可以用相对很小的代价控制住的”
本刊记者/杨中旭
“近年来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表明,如果从源头开始治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赵德明日前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
早在2003年,赵德明就曾上书国务院,呼吁重视动物疾病防控工作。2009年5月11日下午,赵德明在办公室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4年前采访你的时候,你曾经说过,SARS之后,中国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呈几何级增长之势。不久前温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又决定投入50亿专项资金保障防控,联想到中国的疫情非常轻,这是否证明了加强投入的重要性?
赵德明:现在是在堵啊,比如各个机场都要配备检测甲型H1N1流感的设备,就要很大一笔钱,研制疫苗也需要几个亿的投入。
但是,我们还没有从源头上开始治理。我们可能刚刚才意识到源头治理的重要性。
因为留学和学术交流的原因,我在美、欧、日都长期居住过,这些发达国家的动物卫生体系非常健全,很多中国现在还存在的动物疾病,在这些国家几乎都已经消失了。这些国家的学者,听说中国的猪还会有瘟疫流行,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发现了,就地杀掉掩埋、对猪圈进行消毒封锁不就解决问题了?如果牛出现一点问题倒还情有可原,因为牛需要放牧,活动范围比较大,很难完全封锁。
中国新闻周刊:这种能够把猪瘟消灭在摇篮里的动物卫生体系,主要靠什么?
赵德明:靠法律,靠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兽医法》。理想的格局是,在这部基本法下面再有若干部涉及检疫、防疫等方面的单行法。而我们现在只有一部《动物防疫法》,只要一出问题,实际上要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这部法律的范围,这不就成了无法可依了吗?
2007年《动物防疫法》修改,我参加了专家论证会,看到征求意见稿里一处关于兽医的规定,觉得很荒唐:“从事相关专业3年以上的,方有资格申请兽医师。”助理兽医师的申请也是3年。我当时就说,你不能把门槛放得这么低,起码还是要上大学。好在后来法律修改成申请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人,须“具有兽医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这是一个门槛,兽医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更容易把瘟疫消灭在萌芽中。
中国新闻周刊:好在我们从2007年开始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赵德明:意识到了,但体系仍很薄弱。这一次的医改里面,凡是涉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动物卫生体系的份儿。
中国新闻周刊:医改里有一句话,就是每个乡镇都建一所卫生院,每个村都建一个卫生室。
赵德明:兽医院和兽医站,也应该深入到每个乡村。如果这样,就不会发生一有疫情就依靠疫苗这种事。
甲型H1N1流感其实不算那种非常严重的流感。还有禽流感,我们兽医口在1996年就已经有人报上来了。如果能够把它控制住,做好隔离,无疑是更好的办法。西方发达国家在控制这一类动物疾病时,很少采用疫苗这种事后防治的办法。
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尊重规律,才会找出好办法。相对于大规模的投入,科学合理的机制才是第一位的。
中国新闻周刊:可即使是科学合理的机制,离了钱也是不行的。
赵德明:有时候,钱还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几年前,西部一个地区出现了新型口蹄疫,领导都去了,但疫情控制得并不算得力——后来还是有几千张牛皮被运到了东南沿海贩卖。
按照政策,死一头牛,中央财政补1/3,地方财政补1/3,农民自己负担1/3。可是,中央的钱能到位,地方财政——县里面哪有钱给你补?这种情况全国都很普遍。那么,农民就要承担2/3的损失,一个牛场,是他的命根子,全杀光了,你让他怎么活?除了瞒报,农民没有别的办法。
这一类的瞒报,和地方行政长官有什么关系?他能做的,都做了,可没有相应的保险机制,瞒报是他无法避免和控制得了的事。
据我所知,很多大学的实验室,有时会受到农场的邀请,去给那里的动物病情做诊断,有时还要把样本取回来化验。那么,那里发生了疫情,大学实验室也是知道的。但大学实验室也不肯声张,为什么呢?因为国家要求疫情发布必须由指定兽医站来做。大学要是报上去,还会吃不了兜着走。
出现了这种事情,实验室告诉农民,农民静悄悄地掩埋了事。
我在2003年写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很重要的一条意见就是让大学实验室参与到动物防疫的第一线来。现在的兽医站倒是建了不少,但平时很难运转,只有出了事,上边派了任务才开始忙活。而动物的疫情,重在日常的防控。
所以我要呼吁,要让更多的人明白,食品安全问题也好,甲型H1N1流感也好,都是可以用相对很小的代价控制住的。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