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 制图 |
新闻事件 据《新京报》26日报道,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优士化学和瑞祥化工,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向上级举报,奔走呼吁4年多,报送调研材料累计数十万字未果。至今,侯宜中已不再担任党组书记,但仍坚持举报。
杨光志
管治污的一个环保局书记,不能行使职责所系、法规赋予的正当手段将辖下涉污企业绳之以法,而只能靠“举报”这种一贯只是弱势群体采用的无奈手段治污,且4年无果、徒唤奈何,这“举报”二字用在此,实属滑稽。
这则新闻所显现的,就是大家心知肚明、见惯不惊甚至已有审丑疲劳的老大难问题——其一,权力制肋。行政隶属关系受限于当地政府、工资须得从当地财政支付的环保部门,在当地领导班子热望GDP显政绩的功利目的下,一切先期应进行的环评,后期该跟进的环境监督,均受限于行政级别无力挑战上一级“免检”、“挂牌保护”之类的尴尬;其二,手段稀软。部门形同虚设、法规束之高阁,具体操作陷入屡罚屡犯、前脚交款后脚放烟(或污染的废水、废渣等)的“执法怪圈”。
如何将环保手段变硬,目前的路径有三:其一,来自国际大环境的外部压力;其二,来自民间的合理抗争;其三,来自体制整肃将环保地位升级。第一条路,是中国走向国际大格局必须遵循同一游戏规则,而不断要作出的承诺,适用于可能带来国家间污染事件的大的治污项目,并且可以期待一定会向更加严谨更加细化的小项目迈进。第二条路,是行走于合法与非法边缘的擦边球,有积极意义和参照价值的是厦门抵制PX项目的环保运动、上海市民抗议磁悬浮的散步行动等,有悲情意义的,就是那种抬着被污染致死的尸体打到污染企业门上去,形成群体事件,或者跪求当地父母官与企业主,或者类似本新闻,走举报这条常常撞南墙的求告路。第三条路,强化环保力量,这必须获得自上而下的共识,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舍得抛弃唯GDP至上的施政思维,必须改革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包括将那种上任即把污染企业当香饽饽获政绩奖赏,而继任则无奈给上任留下的污染花纳税人巨资埋单的恶性循环终结。在此前提下,将环保部门行政升级,比如,将县级环保部门上挂省级垂直管理,提高级别,统一监测和执法,辅以出台“环评一票否决制”等,三条路中,这一条路,是最靠内省自觉,最具可操作性也最应该为我们所重视的路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