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第五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暨2009年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会议将在北京隆重召开。届时,一批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将受到表彰。这几天,记者有幸采访到其中4位代表,他们介绍了转业后的经历,道出了一番心里话。
党建指导员田春江——“最难闯的是心理关”
2007年5月,田春江以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身份被选派进非公有制企业,任黑龙江省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如今,仅产值一项,企业每年增加400多万元。
“刚来公司的时候,开会我只能听,插不上一句话。”田春江说。一个月下来,情况不同了:3个车间,每种产品270多道工序,他了如指掌,员工思想状况也一清二楚。到公司19天后,田春江递给公司总经理一张纸条,上面列举他发现的6个方面问题。总经理立即召开公司中高层会议研究解决。
田春江受欢迎,是因为他把党建工作开展到车间,组织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给企业主带来了效益。同时,他还能协调好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维护好员工利益。
在田春江看来,到企业工作“最难闯的是心理关”。他曾经被年龄比自己小的领导批评,准备辞职。后来领导道歉,田春江也想明白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打工者,其次才是军转干部。
田春江的一句“名言”是:在老板面前,不要忘记自己的打工者身份;在工作面前,不要忘记自己的军转干部本色。
植物园主任缪剑华——“不能只图安稳舒服”
从海军部队转业到广西北海市的时候,缪剑华在市体委任副主任。2001年3月,他主动放弃机关工作,到十分破败的广西药用植物园任主任,成为一名创业者。
报到第一天,迎接缪剑华的是一张单人铁床、一个铁桶、一张草席、一个吊扇、一张办公桌,外加一双拖鞋。原部队领导看望时劝他:“这个情况5年也翻不了身,赶快调走吧!”
谁也不会想到,8年后,药用植物园固定资产增值近亿元,“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在面积、药用植物品种、科技含量、科研成果等20多项评价指标中,综合排名亚洲同类行业第一名,成为亚洲第一药用植物园。
事不经过不知难。为了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缪剑华翻阅过一米多高的资料。转业以来,他刻苦学习专业和管理知识,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成为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还参与课题研究58项,发表学术论文36篇,指导博士后1名,实现了从外行到内行、从内行到专家的转变。
谈起这些成就,缪剑华道出了一句感悟:转业到地方工作,不能只图安稳舒服。
村支书董云平——“钱多买不来群众认可”
2003年,董云平从部队转业时,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陕西白水县城。他购了房买了车,给妻子找到了工作,自己在一家建筑公司当预算员,月工资近3000元。
两三年后,命运的改变让董云平自己也没想到:老家尧头村13名老党员希望他回村主持支部工作。2006年4月30日,村里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董云平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从那时至今3年多来,董云平带领群众拓宽、硬化了7米宽、3.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全村还实施了灌溉工程,重修U型水渠300多米,修建贮水窖4座。如今,家家装上程控电话,60%用上了互联网。
董云平接手尧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970元,村集体欠40万元外债。他盯着尧头村盛产优质苹果、豆腐制作历史悠久这两大特色做文章,苹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200多亩,全村豆制品每年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利润60多万元。
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过程中,董云平悟出一个道理:个人再富不是富,钱多买不来群众认可。
藏族领导干部嘎旺——“任何时候头脑都要清醒”
1953年11月出生的嘎旺,现任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嘎旺1971年入伍,先后在西藏那曲军分区门诊部、西藏军区医训大队、拉萨军分区任军医、主治医师、门诊部主任(书记)、政治部副主任,拉萨军分区党委委员、副政委。
嘎旺2002年转业后,任西藏藏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党务、院务工作和学院办公室、政工人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在西藏藏医学院工作6年间,嘎旺牢牢把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狠抓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群团工作。由他亲手创办的业余党校和业务团校,促进了“全院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观念的形成。针对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嘎旺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五不准”的要求: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拉不正当的老乡关系,不准去不正当的娱乐场所,不准参加不正当的社会活动。
经过嘎旺不懈努力,一个道理深深扎根于藏医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心中: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嘎旺离开藏医学院履新的时候,语重心长地对师生们说:“任何时候头脑都要清醒!”
(本报北京5月27日电)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