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蓝盔传友谊(组图)

2009年05月29日06:4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军报
烈日下进行搜排作业的中国维和扫雷队员。孙自彬摄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队员和当地儿童在一起。这样和谐的场景在中国维和部队所在的各个任务区都能见到。罗杨摄
  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工兵分队承担起了为驻地瓦乌市培训机械操作手的任务。这是队员在精心培训苏方人员。史成军摄

  第 1 2 3 4 5 6 7页

   中国蓝盔传友谊

  张戈 本报记者吕德胜

  胡锦涛主席2007年2月访问利比里亚期间,专程视察中国赴利维和部队,叮嘱官兵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要关注当地民生,多为当地民众办实事,把中非友好的种子播撒到人民心中。近年来,我各支维和部队认真落实胡主席指示,在完成各项维和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服务驻地群众的活动,不仅成为和平的守卫者,也成为友谊的传播者。
5月29日“国际维和人员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头戴蓝盔的和平、友谊使者。——编者


  修路架桥,送医送药,赠送学习用品……中国派驻到联合国各个任务区的维和部队在高标准完成各项维和任务的同时,关注当地民生,开展各种服务驻地群众的活动,体现我国政府促进有关国家和平与发展的诚挚愿望,展示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架起了一座座承载两国友谊的“桥梁”。

  把助民活动视为政治责任

  我赴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一到当地便能感受到中苏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上世纪50年代中国援助苏丹建成的“珠尔桥”,现在仍完好无损地坐落在瓦乌市南部,成为中苏友谊的一个象征。许多当地民众见到佩戴五星红旗臂章的中国维和人员,都会伸出大拇指表示友好。在这种氛围下,官兵们进一步增强了巩固这种友谊的责任感。

  在维和官兵眼中,维和既是军事行动,也是政治、外交行动。自己不仅仅代表着联合国,还代表着军队和国家的形象,在完成联合国赋予的维和任务时,也要为增进与驻在国的友谊做出贡献。

  尼亚拉是苏丹第二大城市,中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到这里考察后,决定捐资兴建麦加小学新校区,经战区批准,施工任务交给了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们以强烈的责任感组织施工,任何一项达不到最高施工标准都要返工。队长邓世武说,“不这样做,就是对苏丹人民不负责,对中苏友谊不负责!”

  刚果(金)东部城市布卡武有一个国际SOS儿童村,中国第九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自年初以来开展了各种帮建活动。队长魏敦宏说,“我们不仅要带来和平,更要送去希望!这都是我们的责任!”

  用助民行动换来理解尊重

  苏丹当地时间5月21日下午,在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市的福山小镇,完成勘测任务的我维和打井中队官兵正要回撤时,遭遇到一场特大沙尘暴。官兵们有些懊恼:沙尘暴过后,当天测定的点位肯定已无迹可觅,一天的辛苦就要白费了。然而,沙尘暴过后,大家却惊奇地发现,每个勘测点位竟然都有当地群众在坚守,而当时没来得及撤收的勘测器材也被他们保护得好好的!

  这样的礼遇并非开始就有。任务区的民众看到外国军队常驻自己国家,多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最初进行勘测时,当地一些群众并不理解,时常在一夜之间把打井官兵辛苦勘测的点位全部抹掉。

  相比之下,我第三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兵部队遭遇的情况更为危险。一次,当地一些民众以取土破坏了他们的土地为由,包围了我作业人员,气氛一度十分紧张。好在维和部队及时提供了当地政府的取土批文,并请来联苏团的民事官员及当地的部族首领向群众作解释工作,才取得了他们的理解。

  第 1 2 3 4 5 6 7页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维和官兵在加强解释工作的同时,在便民助民方面拿出了更多的实际行动。看到自己的村庄修通了道路、驻地学校的孩子们有了新的学习用品、当地医院来了中国的专家,任务区驻地的民众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维和官兵的真诚,开始打心眼里把他们当作真正的朋友。迷路时指路、施工时送水、回国前慰问……就这样,中国维和官兵凭借自己长期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把助民功夫用到根子上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维和部队的直接援助在时间和数量上毕竟有限,因此,中国维和官兵更注重通过传授技术、改善环境等方式提高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改善官兵伙食,许多维和部队都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成功种出了许多种蔬菜。这一成功经验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关注。赴利比里亚、苏丹以及刚果(金)的维和部队都派出人员,详细地为当地群众讲解如何改良土壤、如何种菜施肥、如何灭虫,并且把菜籽作为礼物赠送给当地群众。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开垦的那块菜地,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友谊园”。

  水和土地是发展的基础。鉴于当地水资源极其匮乏的状况,我赴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专门编制了打井中队。一年半时间来,中队官兵先后勘测点位167个,成功打出3口供水井,缓解了当地用水紧张。而赴黎巴嫩维和工兵分队则积极投入当地的人道主义扫雷任务,清排出的10多万平方米安全土地移交给当地村民后,产生了巨大的生产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将助民传统长期传递下去

  2月20日20时,中国第四批和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在瓦乌UN城的驻地举行交接仪式。两批分队的队长王志敏和于大海分别在交接文件上签字。交接过后,王志敏又细心地交待,瓦乌孤儿院的孩子又该去看一下了,对瓦乌平民医院的技术帮带最好坚持下去,附近部落里几个病号的情况也要及时关注一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中国维和部队的任务期通常为8个月,每一次轮换,不仅是维和任务的交接,更有助民爱民的传承。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张平说,中国维和部队只要在任务区一天,便民助民活动就要搞一天,就要当一天流动的“友谊使者”。

  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工兵分队的驻地在大吉德州的绥德鲁,部队一批批地轮换,但修学校、修球场、修市场、修跑道之类的事情几乎干了个遍,“健康路”、“和平桥”、“友好市场”、“戈林维尔大道”等等都是中国维和部队修好后取的名字。

  我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已经轮换到了第九批,但为当地民众做好事的传统一直没变。工兵分队的营区位于该国东部南基伍省省会布卡武的基伍湖畔,因为三面环水,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中国半岛”。如今,“中国半岛”这个标注已经出现在了当地的地图上。

  第 1 2 3 4 5 6 7页

   SOS儿童村的笑声

  徐峰 武国强

  5月24日上午,中国第九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的官兵们再次带着药品和学习用品,来到驻地布卡武的国际SOS儿童村,和这里的孩子们一起联欢,迎接即将到来的国际儿童节。

  这个儿童村收留着周边几个国家的200多名孤儿。由于经费紧张,儿童村有时连孩子们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证。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医疗分队从今年初开始展开了一系列帮建儿童村的活动。半年来,医疗队员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来这里看望孩子们。

  队员们一下救护车,孩子们便围了上来,两岁大的艾纳儿更是高兴地扑到魏敦宏队长的怀中。艾纳儿还扭着屁股给队员们跳舞,稚气的动作逗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个好用吗?”医生麻林指着操场旁边的乒乓球桌,向儿童村的志愿者巴耶老师问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童年快乐,麻林放弃了每周仅有一天的休息日,用两个月时间制作了一台乒乓球桌和一副篮球架。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制作的过程相当艰难,几乎都是一点点靠手工做出来的。“好用!好用!孩子们可喜欢了,总是抢着来玩,还要向你们学习乒乓球技术呢!”巴耶老师高兴地说。

  “你的相机真好!看,这是给孩子们建立的档案!”儿童村村长西哈纳边说边拿出几本装订好的册子给魏敦宏队长看。儿童村非常想给孩子们建立一个系统的成长档案,却一直因为没有相机拍照片而发愁。得知此情况后,魏敦宏二话没说便将自己出国时携带的一台崭新的数码相机送给了儿童村。

  随行的军医杨兴奎拉着一名叫安德贝的四岁男孩儿,细心地问他胳膊恢复的情况。安德贝是今年初被送到儿童村的,当时他的右胳膊已经骨折了二十几天没有医治,开始出现严重肿胀和皮肤淤黑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便有坏死截肢的危险。分队及时给安德贝作了消肿及牵引处理,随后又为其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保住了他的胳膊。在杨兴奎医生的示意下,安德贝用力甩了几圈胳膊,并做了几个屈臂动作。显然,他的伤势已经恢复,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玩耍了。

  儿童村的医生玛丽安急切地拉着医疗分队军医梁海霞和护士长唐礼丽,向她俩请教起儿童病治疗和护理中遇到的新问题。玛丽安是医疗分队为提高儿童村的自身救治能力培训的两名医护人员之一。培训中,梁海霞和唐礼丽总是耐心地从基本的药理知识讲起,沟通有困难时甚至让对方在自己的身上做检查和学习扎针。4个多月下来,这两名医护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儿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和用药知识。

  帮建联谊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尽管大家都依依不舍,但孩子们的笑声已成为最令中国维和官兵感到欣慰的声音。

  第 1 2 3 4 5 6 7页

   为了大地成沃土

  陶国庆

  2009年2月6日上午10时,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一块农田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联合国旗迎风招展。中国第四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土地交接仪式,将经过两批共40多名扫雷官兵接力清排的135600平方米的安全土地移交给当地村民。

  “亲爱的中国官兵们500多天忘我的工作,使这片土地重归安全,我代表全体村民真诚地感谢你们!”致辞的辛尼亚村村长海达·罗加米说罢,向官兵深深地鞠了一躬。

  辛尼亚村是2006年黎以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战后留下了大量未爆的子母弹,先后有10多名村民因子母弹致死或伤残;香蕉和橘子熟了,村民们也只能远远地看着烂在地里,原本肥沃的良田逐渐长满了荒草……

  2007年9月,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接受了在该村清排子母弹的任务。然而,情况的复杂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子母弹散落时,有的掉到香蕉林中,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没入草丛中,有的陷在土壤里。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和日光照射,散落的子母弹变得十分易爆,随时都可能吞噬擅自闯入的生命。

  如果采取传统爆破清排的方法,时间快,也比较安全,然而爆破产生的炸药粉尘、冲击波,会加重对土地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也会给刚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村民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鉴此,中国营果断决定,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采用最危险的人工搜排法进行清排。

  黎巴嫩的夏天酷热难耐,官兵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头戴防护面罩,在太阳下作业一会儿就会全身里外湿个透。然而,为了早日将安全的土地交到当地村民手中,官兵们不叫苦,不退缩,每人每天平均要作业6个小时。

  扫雷官兵的辛苦危险,一点一滴都被当地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村民阿布·哈桑每天上午10点,都会准时开车给官兵送来水、香蕉和自家的烙饼。每次见面,他都要情不自禁地与每个作业手来一次亲密的拥抱。去年10月,他家荒弃了两年的农场就已被全部清排完毕,现已新建起了水果大棚。

  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第三批和第四批维和工兵分队共在任务区域清排并销毁子母弹676枚,官兵无一人受伤,仅记载扫雷作业情况的任务完成报告就长达600页。“中国营创造了奇迹!”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官员吉尔伯特说道。

  第 1 2 3 4 5 6 7页

   最好的礼物

  蒋洪林

  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苏丹南达尔富尔地区首府尼亚拉市麦加小学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前,60多岁的老校长穆罕默德拦在正在施工的中国维和官兵面前,大声叫嚷着,吸引了不少围观者。

  中国维和官兵这段时间一直在给麦加小学搭建板房,他们缘何争吵了起来?围观者很快搞清了原因:小学即将竣工,但中国维和官兵今天不仅停止了施工,而且要拆除其中的两间板房。围观民众的情绪一时也激动了起来,要求停止拆除作业。

  麦加小学原先根本没有正规校舍,所谓的教室和办公室都是用树枝和篷布搭起来的,刮风时“室”内风沙弥漫,下雨时人人都会被淋成“落汤鸡”。去年10月,我国驻苏丹大使李成文实地考察后,决定大使馆出资,由中国维和部队负责施工,新建一座板房小学。但由于当地交通不便,搭建材料一直到今年5月10日才全部准备完毕。

  中国维和官兵顶风沙冒酷暑加班加点地施工。按照进度,孩子们在“六一”儿童节前就可以搬进新教室了。当校长多年的穆罕默德正为孩子们感到高兴呢,自然不理解维和官兵要拆除板房教室的行动。尽管带队的维和部队军官反复解释说,这两间板房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拆除重建。然而,在当地群众声援下,老校长执意要求维和官兵停止拆房行动。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施工现场,车上走下来两名满身尘土的军官:中国维和工兵分队队长邓世武和副队长刘万靖。穆罕默德一眼就认出了他们,快步冲到两人跟前讨说法。

  邓世武队长面带微笑,拉着穆罕默德的手来到要拆除的板房前蹲下身来,指着水泥底座上的一道裂缝说:“我们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也想赶在"六一"前竣工,把新教室作为一份厚礼送给全校师生。但是这个水泥底座存在隐患,日后将影响到板房使用寿命,甚至可能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安全。如果不严肃认真对待,就是中国官兵对全校师生不负责,对苏丹人民不负责,更是对中苏友谊不负责。”

  穆罕默德校长恍然大悟,连声为自己刚才的行为致歉。“中国维和官兵是苏丹人民最好的朋友,他们对学校建设质量的高度重视是送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也是送给苏丹人民的最好礼物!”老校长话音未落,周围的掌声已经响成一片。

  第 1 2 3 4 5 6 7页

   红土地上的健康使者

  亓文忠 隗蒙

  我第五批赴苏丹维和医疗分队今年2月18日到达任务区后,接过前四批维和部队助民爱民的“接力棒”,在这片红土地上“传播”健康,传递友谊,架起了一座承载着中苏友好的“桥梁”。

  4月2日,当地一位70多岁的部落酋长拉比因意外事故导致右眼受伤,简单包扎后送到了医疗分队诊治。当时,他的右眼角膜组织部分缺损,睫状体脱离,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失明。眼科医生赵思山精心制定了“抗炎、止血、应用激素”的综合治疗方案,在对患者伤眼进行表面麻醉后,小心翼翼地进行了角膜清创,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药后进行了加压包扎。此后,赵医生还根据恢复情况对拉比眼部作散瞳、热敷等综合处理。第六天,拉比右眼的角膜创面已基本愈合,视力也恢复到了1.0。

  4月9日上午,驻地瓦乌市一位官员扎克来到了医疗分队。扎克患的是右眼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到多家医院都没能治好。神经内科医生王怀明给他检查后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按照中医的理论,“面神经麻痹”是气滞血瘀、经脉不通所致。王医生找到了中医女博士屈岚对其实行针灸疗法。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屈岚仔细地将一根根银针扎在扎克的穴位上,为加强治疗效果,每5分钟还要捻针一次。第一次治疗结束时,扎克已然感觉好了许多。3个疗程结束后,扎克的右眼已经可以完全闭合,口角也恢复到了正常位置。扎克凑近镜子,转过来侧过去地仔细端详,连连称赞:中国针灸太神奇了!

  在为任务区民众缓解病痛的同时,分队还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在苏丹开展的各项人道主义活动。他们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光明行动在苏丹”活动,为驻地民众义务实施多起眼科手术。3月25日,分队派出官兵走村入户,协助世界卫生组织和当地志愿者为任务区周边千余名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巴拉卡称赞分队官兵:“既是和平的使者,又是健康的使者!”

  蓝盔铁骑洒真情

  崔万成

  传授种植养殖技术、捐赠蚊帐、为学校运送桌椅……抵达任务区以来的5个多月时间里,中国第八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官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西非大地谱写了一曲曲爱民赞歌。

  分队进驻任务区不久,便主动与附近的考斯卡贝斯社区结成了“帮扶对子”,修井、建房、送医、赠药,只要能做到的,分队都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一次,维和运输分队队长付进路偶然看到一群孩子正在一块没有篮球架的空地上练习传球,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建起一个篮球场,就是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虽然海运物资还没运到,但大家不等不靠,焊制球架、平整场地……10天后,一个简易篮球场建成了,兴奋的孩子们在球场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分队营区与利比里亚电厂只有一墙之隔。电厂正处于重建阶段,施工场地堆积着大量建材。一个雨夜,几个黑影翻墙进入电厂,正在巡逻的哨兵王勇立即警觉了起来。经过细致观察,确定这是一个有组织的盗窃团伙。王勇立即通过值班室向电厂通报了情况。盗窃团伙很快被擒获,电厂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电厂负责人亨利专程到分队表示感谢。此后,分队官兵又利用休息时间,在电厂四周架设了铁丝网,并在巡逻时更加注意电厂周围的情况,主动当起了电厂的“义务警卫员”。

  “我们不仅要为利比里亚人民带来和平,更要为他们送去希望!”5月25日,分队官兵来到祖伊小学,为孩子们送上儿童节的祝福。这已是分队进驻任务区以来,第五次到这里看望孩子们了,每次来他们都要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书包、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而这次,官兵们还冒着酷暑为学校修缮了教室,使孩子们能够在即将到来的雨季里安心学习。劳伦斯校长感激地说:“你们给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多了!谢谢你们!”

  第 1 2 3 4 5 6 7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