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平安创建让“东直门”名声在外

2009年05月29日09:0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历经4年的努力,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终于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手中接过了“国际安全社区”的旗帜,这意味着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以预防伤害为主旨的理念已经扎扎实实地落在了东直门街道。

  5月26日,记者满怀好奇地走进了这个国际组织评定的安全社区,了解到了在那里发生的平安故事。


  安全社区打造科技先行

  “世卫组织所定位的安全社区的概念,是要倡导一种"人人享受安全,人人享受健康"的理念,但这个标准也要和各个社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我们的创建工作中,建设安全社区始终没有离开我们平安建设的大框架。”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文达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

  围绕“平安建设”的总体要求,东直门街道从完善物技防设施入手开始了安全社区创建的第一步。

  据东直门街道工委书记汤钦飞介绍,东直门社区位于北京市东部偏北地区,下辖14个社区,共有常驻人口4.8万余人。虽然人口总数并不多,但由于综合交通枢纽坐落在辖区内,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等原因,辖区一度治安状况并不理想,很多老旧小区都是东城区有名的高发案社区。为了平安,东直门街道采用了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式。

  记者在东直门街道辖区内几个小区都看到,虽然居民楼已饱经风霜,显得有些破旧,但楼门口的楼宇对讲设备却非常先进,居民进进出出已经习惯于随手关上楼门。而在社区的公关场所,经常能在一些角落发现监控探头的“身影”。

  郝文达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东直门街道在过去主要大街、重点地区安装监控探头的基础上,又投资100多万元,为9个社区加装了118个监控设备,从而使辖区的科技监控面积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为了让这些监控设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街道辖区内的14个社区都设立了分监控平台,由社区派专人负责操控本社区的监控设备,时时查看社区内的风吹草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此外,在东直门街道,还活跃着一支专业的“危险源”排查队伍,即城市管理监督员。按照东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的模式,东直门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了14个社区网状单元,分别由7名城市管理监督员进行全时段的监控管理。这些城市管理监督员人人手持一部兼拍摄、通讯功能于一体的“城管通”,专门找寻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危险源”———丢失井盖的水井、未隔离的垃圾站、不合理的交通路障,甚至居民封闭窗户遗留窗外的钢筋,都逃不过监督员的眼睛。这些可能造成危险的隐患,通过监督员手中的“城管通”及时传送到东城区指挥中心,再由指挥中心下发所属街道,由街道办事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记者了解到,在东直门街道,所有从区指挥中心反馈的危险源案件都将获得优先处理。据统计,2005年以来,东直门街道已经处理此类事件4640件。

  人防网络保治安无事故

  4月的一天下午,东直门街道所有社区都通过电传网接到了街道综治办的紧急通知:“有紧急情况,请各社区书记、治保主任速到办事处4楼集合。”20分钟后,14个社区内除两名书记、1名治保主任有事未到外,其他所有人员均及时到位。

  当大家焦急地等待综治办告知到底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时,综治办的负责人却笑着告诉大家,这只是一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目的就是要看社区遇到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通信畅通情况。听了这话,各个社区书记和治保主任紧绷的神经才放松了下来。

  郝文达告诉记者,东直门街道经常进行交通事故救援演习、火灾逃生演习等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应急演练,目的就是让居民和社区干部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同时提高全体居民的安全意识。

  在对全体居民开展普遍宣传的同时,东直门街道各个社区的社会治安巡逻志愿者也对社区安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些志愿者中,既有专职保安组成的保安队伍,也有下岗失业及低保户组成的治安巡逻队伍,还有小区物业保安及单位内保力量组成的内部巡逻队伍、社区治保积极分子值班巡逻队伍等等。这些队伍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安全需求,部分或全部上岗执勤,24小时在社区中巡逻,防止各类治安事件的发生。

  据了解,3年来,东直门社区居民年伤害发生率由2005年的3.85%降低到了2007年的2.81%,其中社会治安案件下降14.4%,火灾事故下降25%。

  伤害监测网“丈量”危险源

  在东外医院,记者见到了一套特别的监测系统———东直门街道社区安全监测系统。凡是因受到意外伤害来东外医院就诊的患者,其相关受伤害的信息均会被录入到这套系统之中,内容包括发生伤害的类型、原因、地点等等。

  东直门街道工委书记汤钦飞告诉记者,这套系统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对社区居民受伤害情况进行收集和数据统计,进而通过分析“挖”出容易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记者了解到,为了准确收集伤害信息,东直门街道的这套监测网络采取“五站一院”式,分设了三个层次的哨点。最基层的哨点就是“楼、门、院长”,他们将了解到的身边居民的伤害情况定期报告到居委会,再由居委会将情况反馈到卫生服务站;街道范围内的5个卫生服务站就是二级哨点;三级哨点即为东外医院。东外医院除收集来院就诊患者的伤害信息外,还担负着信息汇总的任务,其他各级的信息最终都要汇总到这里,再由东外医院每季度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向街道办事处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东外医院反馈给我们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投资建设,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整改,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教育等等,我们则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并采取对策。”汤钦飞说,这个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整个社区。

  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据了解,世卫组织的“安全社区”是指要建立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有序地实现安全健康目标的社区。郝文达认为,这种安全的理念其实与平安建设中的安全防范、百姓安全感提升、百姓安全意识提高等要求都是密切相连的。

  如何能够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基础上,让百姓的安全意识再提升一步,一直都是东直门街道创建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在东城区曙光小学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小交警队”,这支“小交警队”全部由学校的学生组成,每人都有一套与交警叔叔、阿姨差不多的“小交警”服装,只是袖标上写的不是“警察”,而是“少年警员”。

  这支“小交警队”可不是只有行头专业,每个“小交警”的专业技能也是个个过关。为了打造这支“交警队”,学校专门将交警请到学校,教授“小交警”们全套的交通法规,最正规的交通指挥手势。自从组建了这支“小交警队”,曙光小学门前每天放学时总能看到“小交警”们的身影,忙碌地配合老师和交通协管员维护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提醒同学注意交通安全。

  曙光小学的老师说,这支“小交警队”不仅帮助维护了学校放学时的交通秩序,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己学到的交通安全知识传递给了周围的同学和广大的家长,让更多的人都重视交通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汤钦飞告诉记者,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为了使儿童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街道要求各中小学校在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都要开展与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让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再通过“小手拉大手”传递给孩子们周围的人。

  走出校园,东直门街道安全理念的宣传同样随处可见,免费赠送的4.5万份《家园》报上、各个社区的宣传栏中、社区安全促进委员会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中……4年的争创已使东直门街道的居民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显著提高,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各项安全指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