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为了雪域高原邮路能畅通

2009年05月31日01:5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共和国记忆

  刘越藩

  人到老年,怀抱着一份难忘的回忆,为它激动、为它欣慰,也为它忧虑、为它骄傲。85岁的金淑媛老人,就沉浸在这样的心境之中。不仅仅是为自己和孩子,而是为自己的丈夫杨光在雪域高原18年奋斗的光彩岁月。
为了雪域高原的邮路畅通,丈夫的足迹曾踏遍了林芝、昌都、山南、那曲、阿里、日喀则及西藏地区的大小河流与山川……

  杨光老人是1944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参与了人民邮政的建设,他曾在本市邮政系统担任部门领导工作。1959年,上级领导通知他,为了支援西藏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组织上决定派他去西藏……

  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半个月,而且家中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妻子又怀孕在身。39岁的他,是家里家外的顶梁柱,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不忍心在病弱的妻子面前提起援藏的事儿。只是在临行的前几天,才不得不告诉自己的妻儿,我就要远行了。当时人们都没啥地理知识,妻子只知道西藏非常遥远,可到底有多远,又处在何方就不大清楚了。既然是祖国的召唤,丈夫是党的人,就得听党的话。妻子说,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地走吧。于是,杨光带着失去母亲的悲痛,告别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幼小的孩子,告别了亲人和天津。

  那年,杨光的大儿子杨长印只有9岁。父亲第一次回天津探亲已是3年之后了。杨长印说,自己记忆里那个英俊、健壮的父亲,3年后一下子老了许多。从父亲的叙述中,杨长印和母亲、兄弟了解到了雪域高原的一些情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原始状态的雪山、草原、森林、荒漠、河流、湖泊交错分布;那里海拔高,风速大,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气候变化万千,天气寒冷,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几摄氏度。杨长印还说,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物资短缺,初到西藏时,父亲他们一年四季都吃不到新鲜蔬菜,因为气压低,米饭、馒头也总是半生不熟,所以那时父亲在西藏,很难吃到一顿饱饭。但是,身为自治区邮政管理处处长的父亲,却很少坐在拉萨的办公室里,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几乎都留下了父亲建设西南边陲邮路的足迹。

  杨光不仅常年奔走于雪域高原,还和同志们一起制定了西藏“乡村通邮”的发展规划。他不光着手大力发展农牧区邮电通信工作,还积极组织人力,加强了亦工亦农亦牧的乡邮队伍建设,并指导各地、市、县邮电局,进一步开辟和调整乡村邮路。

  从杨光1959年进入西藏,到他18年后离开雪域高原,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邮路和农村投递路线发展到了单程长达9万多公里,全区99%的乡和98%的村实现了邮班直达。他还带领大家在全区建设了邮电局、所112处,邮电职工也发展到了3200人,其中藏族职工达到了1100多人。西藏农牧区邮政通信的发展,浸透着天津援藏干部杨光的滴滴心血和汗水。

  杨光在西藏工作的18年,“文革”中最长的一次曾8年没能回天津探亲。一家老小的生计和孩子们的学业,由妻子金淑媛一人承担。在那个荒诞的岁月里,由于一些人“打派仗”致使邮路不通,致使杨光半年没能给家里寄过一封信、一分钱,家中的生活极其困难,妻子金淑媛与3个儿子生活之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就是在妻子因突发心脏病住院、生命垂危的日子里,杨光也没能回家探望和护理,只是寄回了一些钱。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3个儿子未能考上大学。现在,老人的大儿子下岗后,只能靠卖报维持生计,因家境困难而离婚;同样由于家境困难等原因,已过不惑之年的三儿子至今没能成家。

  为了建设祖国西南边陲的邮路,杨光奉献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和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等到18年后回到天津时,他已年近花甲。在西藏18年,特别是最初的艰苦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使杨光积劳成疾,回到天津后不久便故去了。为了给雪域高原铺设邮路,让西藏人民的信息畅通,杨光老人付出了许多许多……

  金淑媛老人和她的孩子们至今还忍受着眼下都市人少有的贫寒,他们永不言悔。金淑媛说,虽然我们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如果他能健在,离休金就能改善我们的生活。他早早地就走了,他为祖国的西藏建设做出的奉献很值得,他没有给我和孩子留下一点儿遗产,可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