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的一个大白天,这个街区刚刚发生了一场枪击杀人案。随着一声枪响,一名黑人男子倒在自家门前的一片血泊中。
几周前,他隔壁的另一个邻居因无力偿还按揭贷款而被银行收回了房子。很快便有人放火烧毁了那栋房子,威廉姆斯停在自家后院的一辆克莱斯勒也在这场火灾中一并报废了。
如果顺着罗宾伍德街一直向西,就会来到宽阔笔直的伍德沃德大街。作为底特律的主干道,伍德沃德大街见证了美国公路汽车文化的兴起。1909 年,伍德沃德大街成为全世界第一条用水泥铺成的道路,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装设了交通信号灯的道路。
伍德沃德大街曾坐落着许多底特律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比如诞生于1928 年的福克斯剧院,这是全美国第一家能够放映有声电影的剧院。全盛时期,剧场内的5000 个座位场场爆满。
如今,虽然剧院仍在勉强维持,却已是惨淡经营,影院内不知多久没打扫过,垃圾遍地,臭味刺鼻。
福克斯剧院的对面,原本是梅西百货公司,如今早已搬离。目光所及,到处都是废弃的店面,很少有正在营业的商店,想找个餐馆更是不容易。
再走一会儿,来到金融区,同样冷冷清清。高耸的建筑比比皆是,但大都人去楼空,还有的建筑前挂着“整栋出租”的牌子。通用汽车总部、高达72 层的文艺复兴中心正在这附近,一楼店面正在挂牌出租。
“这是个正在腾空的城市,” 吉尔登说,“这里让我想起了战后的德国柏林和黎巴嫩贝鲁特。”
曾经的辉煌年代
此前,底特律有过众人皆知的辉煌时代。
“‘曾经’是底特律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出生在底特律的历史学家凯文.博伊尔(Kevin Boyle)这样告诉《外滩画报》记者。博伊尔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曾写过好几本有关底特律的专著。
底特律于1701 年建城。自1899 年建立第一座汽车制造厂起,底特律的命运便与美国的汽车工业紧密相联。1903年福特在底特律创建了第一家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厂,1914 年福特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投入使用。此后,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克莱斯勒的创始人沃尔特.克莱斯勒等,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商业明星。自1954 年起,通用汽车曾36 次荣登美国500 强企业榜首。
那时的底特律以“收入高、工作机会多”著称。这座城市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到此定居:1900 年到1950 年,底特律的人口增长了6 倍。
“城市也在蓬勃发展。”博伊尔说。底特律市中心建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楼,底特律从一个3300 平方公里的小型城市,迅速扩展成为一个上万平方公里的大都会。到20 世纪30 年代,底特律已经发展成全美仅次于芝加哥的第二大工业城市,人们那时称底特律为“美国的巴黎”。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底特律的黄金时期。”博伊尔说。
汽车业的蓬勃发展让底特律空前的繁荣,当地的汽车工人也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中等阶层”。这部分归功于亨利.福特。为了“让造车者买得起他们自己造的车”,在20 世纪早期,当美国工人平均时薪2 美元时,亨利.福特把自己的工人时薪提高到5 美元。
罗博.伊顿的祖父就是其中一员。对罗博.伊顿(Rob Eaton)来说,福特汽车公司曾是他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的来源。他的祖父曾是福特的传奇人物,曾作为生产部的副主席,与亨利.福特一世和二世紧密合作。他的祖父在底特律拥有一处豪华公寓,在海边有度假别墅;至于汽车,则多到他无暇于一驾驶。
那时,亨利.福特的照片总是高挂在伊顿家的墙上。对这家人来说,引述亨利.福特的话则像引述圣经一样平常。
罗博.伊顿的儿时梦想,便是像祖父一样为福特工作。终于有一天,他成了福特公司的工程师。每天的工作是测试车辆,再想办法让车的性能变得更好。
伊顿喜欢那时的底特律,“一点点努力,就能换来10 万美元的年薪,汽车公司甚至会替雇员的全家支付终身养老金和全额医疗保险。”
房地产市场也很红火,据博伊尔介绍,“那时,底特律人的住房自有率高达90%。”
底特律的繁荣在1965 年前后达到顶峰,那时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当时市区有180 万人口,大量来自南方的黑人以及欧洲白人后裔涌入城市。通用旗下的所有汽车累计销量达7500 万辆,22 万工人在35 个巨大的汽车产业工厂中劳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