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专家称中国军队处于联合训练初级阶段 须常态化

2009年06月04日11: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进入新世纪,联合训练潮高浪急,大力推进有鲜明特色的联合训练,正成为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主旋律。唱响主旋律的关键是什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识——联合训练必须常态化。当然,在现有条件下,我军联合训练常态化困难不少,攻克那些高难度的障碍,非一日之功。
除了信心、智慧与毅力,还需要形成整体攻关的合力。最近,记者参加了“联合训练常态化”座谈会。嘉宾们广开言路,谈锋犀利,客观务实。现将发言整理出来,与关心联合训练的人士共同分享。

  目光敏锐的人们已经发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风头正在转向。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推进之后,变革风潮从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组织管理等“深耕”过的领域,开始向军事训练领域转移。其锋芒所向,直指联合训练。这是因为,训练领域汇集了众多新军事变革的创新元素与顶尖成果。这些元素与成果的可信度、承载度如何?只有放到“准战争实践”——练兵场上“通关”,才能最终决定取舍。而联合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是检验各项“产品”的“终审台”。过了这一关,就领到了未来战场的“准入证”。

  联合训练的常态化问题,向军事训练发起严峻挑战。这个“闸门”一旦打开,便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诸如体制编制、运行机制等屡攻不克的关键性瓶颈,产生不可逆转的冲击力。胡主席在最近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抓住联合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正确把握联合训练的内涵、标准、要求,不断创新联合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建立健全联合训练长效机制,努力把我军联合训练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体察军事变革的新走向,抓住历史赋予的宝贵机遇,迅速形成全面推开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的整体合力,是我军训练领域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你看清目标了吗?

  ——要准确定位我军训练的发展坐标,必须先看清外部世界的变化

  军事训练已经进入深度改革阶段,就是由合同训练进入联合训练阶段,这个坎可以说是非常难跨越的一道坎,甚至是世界性难题。强国军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搞了若干年,也不能说完全走上了正轨。研究联合训练,首先应当注意今天强国军队的训练转型,看看世界潮流的变化。据说美军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次训练转型,期间充满了曲折与反复,付出了很大代价。

  查金路(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看清潮流,才能看清目标。应该说美军用了30年时间,才完成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越战结束以后,主要是以“质量为取向”,用严格的“训练质量标准”,取代以“训练时间和定额为标准”的训练制度,为联合训练打基础。第二次转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冷战结束之后,主要是运用“分布交互式”的训练手段,建立三军可以联通的技术平台,明确联合作战所必备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求,解决如何“联起来”。第三次转型始于本世纪初,总结了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和前两次转型的经验,开始在组织体制上“动手术”,组建“联合部队司令部”,作为专门负责联合训练的组织机构,从而确立联合训练的主导地位。这是一次极有深度的变革,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近年来,俄、英、法、日、印等国的军队也都朝这个目标发展。

  袁林(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大校):以前,美军是由各战区司令部组织联合训练,1993年,当时的国防部长阿斯平主张从陆军、空军和陆战队中抽调作战部队,交给美国大西洋司令部指挥,进行联合训练。随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发了文件,规定“美国大西洋司令部统管陆、海、空以及陆战队的联合训练”。这样,原先以海军为主的大西洋司令部,就成了拥有4个军种的联合司令部,主要是搞联合训练。1999年,他们先把“大西洋司令部”改成“联合部队司令部”,2002年又把它负责的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交给欧洲司令部和新成立的北方司令部。这样一来,“联合部队司令部”就成了专职的联合训练机构。平时,就是负责美国本土各军种联合训练;战时,负责向海外派遣训练有素的联合特遣作战部队。目前,“联合部队司令部”负责训练的部队已经占80%。

  于东兵(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上校):美军目前的联合训练很有特点。一是找准“用户”,“搞清用户需求”,以各作战司令部最高司令为“用户”,他需要什么能力的联合作战部队,就训练什么样的联合特遣部队。二是层次“下沉”。以前联合训练重点在战役层次,但这种训练框架已不能满足当前联合作战需求。所以,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军根据战争规模缩小的特点,开始组建“联合特遣部队”,陆军以旅和营为基本单位,其作战编成包括了陆、海、空军等不同兵力,就连一个“联合特遣营”,也派有空军或海军航空兵的目标引导员或军种协调员。美军反恐大都也采取联合行动。

  1

   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

  “实践先行”灵不灵?

  ——重温我军联合训练的历史轨迹,会看到“聚沙成塔”的威力

  搞联合训练,不应该用概念去思考,好像没有概念就什么也干不了。空想的概念,一放到实践中立即解体,只有从实践中提炼的概念才有意义。联合训练不依赖于空洞的概念而存在,非要用设想的概念去描述很复杂的训练现状,有些言不及物。

  我军目前还处于联合训练的初级阶段,如同经济改革初期一样,只有“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习惯于理论先行,搞清了理论再往前走,目前连什么是联合训练都有争论。但是联合训练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借鉴,照搬美军的、俄军的没有用。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坐而论道,纠缠于理论之争。只有“不争论”,先干起来再说。

  蒋亚民(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军事训练研究室主任、大校):我军在建国初期就开始了联合训练的探索,尽管很初级。1950年12月31日,总参谋部颁发了《关于1951年军事学校教育方针及部队训练基本内容的规定》,首次提出了联合作战的概念,要求全军掌握现代技术,开展联合训练,学会联合作战。

  1955年1月进行的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联合作战。参战兵力包括陆军师、海军舰队、航空兵师等。战前,参战部队在各军兵种分训与指挥机构联训的基础上,又按照预定作战方案组织了三军联合实兵演习,着重演练了联合指挥与协同动作,算是初次尝试了联合训练。

  1955年11月,我军在辽东半岛进行了三军联合抗登陆实兵演习。这是我军训练史上一次规模大、层次高、参训军兵种多的联合演习,陆军、海军、空军10多个师级以上单位的首长机关,以及30多个团级部队共约6万余人参演。演习中,陆、海、空军部队根据抗登陆战役任务,重点演练了联合制空、联合制海和反突击等作战。

  1981年9月,我军在华北地区组织了大规模陆空联合演习。参加演习力量有陆军、空军及其他部队共20多个师级以上首长机关,40多个团级作战部队,兵力达11万人,出动坦克装甲车几千辆、飞机几百架。主要演练了空军夺取制空权、空军支援地面部队、陆空协同作战等。当然,今天的联合训练已不是过去的概念了,但实践总是一点一点积累,聚沙成塔。

  姚江宁(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大校):新的规律隐藏在最深处,只有通过丰富的实践,才能发现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军根据多年来的训练与演习,编写了新一代作战条令。其中,《联合战役纲要》的颁发,标志着我军联合训练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为了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我军相继组织了一系列战略级、战略性战役级的联合作战指挥所演习,组织了“联合”和“砺剑”等系列的联合实兵演习。各军区和海、空军在现有指挥体制下,通过建立若干个“联合训练协作区”,使有一定条件的军兵种部队普遍展开了联合训练。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完善训练机制、修订训练大纲、建立协作关系等诸多办法,逐步趟开了有自身特色的联合训练路子。实践证明,联合训练不必等到创造出所有条件之后再展开,也不必等所有的分歧都争论清楚之后再进行。重温我军训练史,已经清晰看到了联合训练的发展轨迹。

  2

   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

  战术层能不能“联”?

  ——联合训练是一种逐级联动式的递进,各个训练层次都要“联”

  从训练规律看,有了逐级的“联”,才有整体的“联”。但联合训练构成要素多,制约要素也多,“联”的要求在战略、战役层次好体现,而战术层的“联”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难题,毕竟条件不够。高层次能实施联合训练,低层次行不行?好像争论很大。

  崔江林(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军兵种训练局参谋、大校):战术层联合难是事实。但在实战中,战役以下层次的联合作战是经常发生的。战术层联合行动是落实战略战役指令的关键,战略层次的联合指挥,最终要体现在战术层次的联合行动上,不解决战术层的“联”,训练在这个层面就与实战脱节了。近期局部战争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战场,除了联合战役,也有联合战斗。随着战争的规模与烈度将受到控制,联合行动的重心“下沉”趋势明显,没有战术层的“联”,就无法使战术、战役和战略各个层次出现“联动”。

  联合训练制约条件多、训练跨度大,各个训练层次能否“联动”,取决于指挥控制能力,更取决于诸军兵种部队的联合行动能力。强化战术层次“联”与“合”的基本功,才能实现各个层次的链接。显然,联合训练存在于各个训练层次。

  任何表象都是深层原因的反映,战术层联合难是因为体制、装备等“软肋”的制约,还要突破不少障碍,才能把战术层次的训练联起来。目前,并不是每支部队都具备“联”的条件,面上的部队还是要按军种训练大纲进行。过去,在战术层次训练中,各军种部队驻地相近,但却不相往来,只是在年底的实兵演习中简单配合一下,然后又分开训练,战术层次的联合能力提高不快。必须将有条件的部队组织起来,在全年度中开展战术层次的联合训练,靠常态化解决问题。

  3

   发表评论字体:↑大 ↓小

  价值仅仅是一次联合演习吗?

  ——保持常态化的联合行动能力,其价值大于一次成功的联合演习

  每年一次的联合实兵演习,是检验联合训练成效的高级形式。但如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一年一度的联合演习上,联合训练便带有“一次性”的色彩。而常态化是战斗力标准的要求,如果只注重每年一次的联合演习,对联合基础训练、联合专项训练抠得不细、不实,联合训练质量很难有保证。联合训练的好坏不能根据一次演习来判断,而要根据全年训练活动综合判断。联合训练必须从贯穿全年的努力中产生价值。

  王继平(济南军区军训和兵种部部长、大校):为了克服“一次性”,必须把联合能力训练突出出来,即从基于任务的联合训练,向基于任务与基于能力相结合的联合训练转变。基于任务的联合训练着眼于应急作战,强调紧贴作战方案施训。这种训练指向单一,当面对多种作战任务时,往往显得应变力不强。近年来,济南战区训练协作区的训练实践,提出了联合作战必须具备的“六种基本能力”,其着眼点是在需要时,可以执行任何一种联合作战任务。

  “先能力,后任务”是常态化训练的要求。按照这个规律,联合训练首先需要进行能力训练,尔后再结合具体任务。联合指挥机构和联合作战部队在经过扎实有效的能力训练之后,便掌握了多种“联”与“合”基本要领,能顺利进行基于作战任务的联合训练,遂行多样化联合行动任务。

  毕毅(沈阳军区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大校):基于任务与基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对后者是牵引,也是检验。基于能力训练主要着眼于打基础,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到合的联合专项训练,掌握联合训练的一般程序、方法,完成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转变。

  能力训练主要是掌握联合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院校教学、任职培训、在职集训和岗位练兵完成。而后,结合任务进行整体训练,着眼于提高联合行动能力,对象包括遂行作战任务的建制单位或临时编组单位,主要依托大型联合训练基地和联合训练协作区进行。建立大型联合训练基地与建立联合训练协作区,是联合训练常态化的基本保障。

  汪竞(总参作战部战役训练局参谋、大校):联合行动样式多,所需能力不同,训练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联合作战训练,主要包括联合作战类型、样式和各种行动的训练,这是联合训练的主体部分。新的历史时期,非战争联合军事行动训练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主要包括反恐、维稳、处突、维权、维和、抢险救灾等联合行动训练,其训练效果在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中已得到充分体现。这些都不是一两次演习所能解决的。怎样避免操作性失误?——必须克服浮躁情绪,精心施训,避免陷入形式和流于空泛

  训练场上流动的浮躁情绪,是联合训练常态化的大敌。就像“萝卜快了不洗泥”式的发展,不切实际地压缩出成果的周期,不经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就搞整体联训,欲速不达。太急于出成果,会对常态化失去耐心,也可能暂时取得一些昙花一现的成果,但当成果带来的利益小于预期时,就容易放弃,或改变当初的选择。利益一旦成为训练的驱动力,就严重偏离了联合训练的价值中枢,联合训练就永远停留在浅表层面,没法深入。

  王重敏(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副参谋长、大校):联合训练是一项讲究质量的活动,急躁就不对了,如果是浮躁风气在驱使,就更糟了。不能单纯地以数量和速度论成败,不能用空洞的套话替代有力度的操作。

  训练发展到今天,容易做的都已经做了,现在遇到了新的瓶颈。可以从训练对象和内容两方面看。就训练对象而言,联合指挥机构是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的核心,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对作战成败有决定性,而联合指挥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性瓶颈,难度大、周期长。就训练内容讲,联合作战战法历来是难点,短期内解决不了,要把常态化方式贯穿训练始终。

  房国平(海军合同训练基地司令员、大校):目前最大的盲点是找不到重心。不同的层次,能力需求不同,重点也不同,不能上下一般粗。战略层次,应以统帅部和领率机关为重点,注重联合训练的全盘筹划;战役层次,应以军以上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为重点,侧重联合训练的组织决策和过程控制;战术层次,应以诸军兵种部队间的联合行动为重点,着重提高诸军兵种部队的整体行动能力;联合基础训练,则应以诸军兵种部队间的专项联合行动训练为重点,如陆、海军之间的联合装卸载训练,海、陆、空军之间的联合破障训练,陆、空军之间的目标指示与打击效果评估训练等,着重提高诸军兵种部队之间的行动融合能力。

  张建平(空军军训部副部长、大校):联合训练领导体制是“软肋”,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这里。但说易行难,不可能一上来就立马在体制上下刀子。为减小震荡,可先从机制入手,哪里阻碍就先改哪里,积小成大,最终水到渠成地完成体制改革。

  无论总部和战区建立什么样的联合训练机制,在军一级尤其是师级以下部队的联合训练,还是依托联合训练协作区,不可能都是联合一体的作战部队。平时将任务相近、驻地相邻、有一定条件的师级以下诸军兵种部队,组织在一起联训,战时才能将互不隶属、但经过联训具有联合能力的军兵种部队,快速聚合成一个联合作战的整体。

  (来源:解放军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