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九旬老人买菜调研民生 曾8个议案成“1号议案”

2009年06月04日14: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议案大王”家里最宽敞的就是书房

▲张仲礼参观上海解放60周年成就展时给参观者签名

  “议案大王”今何在

  九旬老人每天买菜调研民生

  □晚报记者 张勇 特约通讯员 王泠一 报道 摄影 陈焕联

  昨天,“城市魂·群英谱——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展”在展览中心的展出闭幕。在众多展板中,有一句格言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我们对祖国的依恋与生俱来,我们更深沉的爱埋藏在心里! ”

  这句格言的作者就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张仲礼,其曾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名誉会长,2008年获“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该学会的最高荣誉。

在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领衔和参与发起的议案有61件,其中8件成为“1号议案”,有“议案大王”之称。

  如今,已89周岁高龄的张老还每天坚持买菜,实地调研。

  出版处女作一举成名

  1937年,张仲礼从育才中学毕业,考入圣约翰大学,这是当时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之一,贝聿铭、林语堂、荣毅仁等都曾是该校学生。一开始,张仲礼选择了读医科。因为兄弟姐妹比较多,家里经济有些紧张,所以他只能半工半读,上午上课,下午做实验,晚上还要去邮政局工作。第二年,张仲礼转到了经济系,比从一年级就开始读经济系的同学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成绩也赶了上去。

  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上海举行了一场赴美留学生选拔考试,张仲礼顺利通过了考试,并进入华盛顿大学就读。 1953年,他获得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来又获得终身教授职位。 1955年,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在征询多位专家意见后,正式出版了张仲礼的学术处女作 《中国绅士》,使他在学术界一举成名。许多年来, 《中国绅士》一直是中国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这是一部从特定的社会阶层入手,对政治经济结构加以科学实证分析的学术著作。它把19世纪的中国绅士阶层分为上、下两个集团,上层由学衔较高及拥有官职的绅士组成,下层则是由那些通过初级考试的生员、捐监生和一些地位较低的人组成。张仲礼认为:中国绅士是一个以科举制度为政治背景,以捐纳制度为辅助形成的特殊社会阶层,其成员的资格由政府控制的铨选制度决定,这一制度有复杂的品级和学衔等级,这使得他们成为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他们的特权由法律授予并为社会承认。而19世纪中国科举制度的崩溃,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而且是社会结构蜕化的征兆。

  放弃一切毅然回国

  在美国的学术研究一帆风顺,张仲礼还分期购买了房子、小汽车,但是这一切都并没有让他忘记祖国。

  利用美国对人文学者放行比较松的时候,张仲礼准备回国。但是,美国移民局、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远东经济研究所的同行都不希望他回国,甚至还多加阻拦。事实上,他从1956年开始和家里通信的时候,就表达了自己学成回国的愿望,但直到1958年才成行。回国前几天,美国移民局还把张仲礼夫妇分开询问,只要有一个人不是自愿回国的,他们就不会放行。

  1958年12月回国后,张仲礼就加入了刚成立仅三个月的上海社科院,他从经济所研究员开始做起,一直做到副院长、院长。50年来,上海社科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张仲礼和上海社科院一起度过了“风雨同舟的半个世纪”。现在,张仲礼虽然年事已高,但每个星期二、星期五都还要坚持去上海社科院“上班”。

  50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荣家企业史料》、《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等著作。2008年4月4日,张仲礼荣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这也是中国学者首次获得该学会的最高荣誉。

  8个议案成为“一号议案”

  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张仲礼不只仅仅是擅长历史的研究,自20世纪八十年代起,他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20年间和上海代表团的其他代表一起,共提出总数61个的议案,其中8个议案是作为当时的一号议案而风靡一时。

  1983年,62岁的张仲礼首次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时,我还以为这只是一种荣誉”。1987年,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张仲礼提交了他代表生涯中的第一份议案 《关于科学技术专业职务聘任经常化制度化的建议》,首次被列为“一号议案”。当时,各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评聘程序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符合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常常在错过一次后,便不知下次聘任将于何时进行,还要等上级通知,这对人才的成长显然起了阻碍作用。因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经常化、制度化问题在当时具有紧迫性,议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科学界学者的呼声,因此在当年就获得了通过。

  张老说,“直到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当人大代表更是一种职责”。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张仲礼参政议政的激情如泉喷涌,一发而不可收。之后的十余年间,张仲礼代表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深入调查研究,聆听群众呼声,每年平均有3.5个颇具质量的议案提交全国人大,其中有8个议案被列为当年人大 “一号议案”:1987年《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经常化、制度化》、1988年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89年《关于节约能源》、1990年关于《货币发行法》、1993年关于《专有技术法》、1996年关于《保税区管理法》、1999年关于 《国家反腐败法》、2000年关于《电子商务法》。

  年近九旬却仍搞调研

  日前,张老在家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走进一看,令人吃惊,大师的住宅是如此的简陋和破旧。虽然也有较为宽敞的书房,但整个家居却极为简朴。客厅也是书壁围绕,像个小型的图书馆,收藏着众多经典著作和其他大师的题签本。

  在客厅的一角,有个两米高的庞然大物,这个铁家具原来是60多年前的美制冰箱,也是张仲礼归国时唯一带回的大件。美制冰箱当然已经失效,但作为当代文物和异国纪念,也令人感慨万千。

  张老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很高的要求,家里平时就是老俩口,几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其中有一位在联合国任职。相濡以沫近60年了,老夫妇俩和长宁区有着很深的渊源和感情,邻里关系也很好。自从1958年回国后,张仲礼夫妇就把家安置在长宁区镇宁路一座公寓的底层,此后从来没有搬过家。半个世纪以来,除了 “文革”头几年在奉贤的 “五七干校”之外,绝大多数时间就居住在这座公寓里。

  公寓离镇宁路还有一条很长的弄堂,初次拜访他家的客人,一般是找不到的。但客人们往往会发现,老人会早就在家门口等候。在采访之前,张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水果和饮料,在交谈中,老人精神矍铄,看不出这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

  在采访中,张仲礼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都要去社区转转,到菜市场买菜。 “社区已经鼓励居家养老,是可以送菜、送各类服务上门的,为什么您还要自己买菜呢?”面对记者的不解,张老说, “一来可以运动运动,锻炼身体;二来也可以搞些实地调研,除了了解物价和听到居民反映情况外,还可以观察到市容、设摊、市场管理等种种细节。”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