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涛
阿旭,一米八的个头、三十六七岁,台湾中国旅行社导游。随着两岸直航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前往宝岛观光。前不久,我和友人随团从南京赴台,阿旭是我们的地接导游。团队抵达台湾桃园机场是下午5点20分,在出口处,身着银灰色西装、休闲皮鞋、戴着眼镜的阿旭,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干练,他高举导游旗领着我们一路小跑。在旅游大巴上落座,他简洁地自我介绍后,告诉大家说,从桃园机场到台北下榻的酒店,要一个多小时车程,如不抓紧,遇上堵车耽误了时间,就会直接影响到晚上的游览安排。
在介绍台湾旅游要点之前,他强调了各类安全事项,如旅游车内万一起火时车门打不开,怎样在第一时间找到敲碎车窗的工具,从玻璃最易破裂的地方下手,以及到了住宿的酒店,首先熟悉房间的具体位置和逃生的通道等,每个环节都详细说明,使人很快对他产生了依赖感。
初到台湾,游客对一切都很新鲜。阿旭对台岛全貌的介绍风趣而幽默,全没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时的严肃,从台湾小吃、路边的槟榔西施,到风土人情娓娓道来,特别有针对性地将车窗外的重点高层建筑,如375米高、台湾知名的星光集团总部大楼,以及台北重要的商业购物中心101大楼等一一介绍,让客人们对此行的游程充满期待。当晚,阿旭就领着大家观光由著名建筑师李祖原负责设计监造的101大楼。这座台北标志性建筑,从5层到89层乘电梯只用了37秒。未登楼时阿旭介绍的是101外观的建筑特点,如每8个楼层为一节,进入楼内他则重点介绍大楼的防风防震措施,当一个巨大的米黄色半球形、外观很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屋顶的物体悬空呈现在大家眼前时,阿旭说,这个大家伙可是101的镇楼之宝,学名风阻尼器,钢铁材质,直径达5.5米,重量有66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也是唯一可供人参观的防震专用设备。
次日的行程,是游览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座仿照北京故宫的宫殿式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始建于1962年,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里面的文物分为中国古书画、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雕刻、文具、图书、文献及其他工艺品,有七十万件之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老院长秦孝仪曾说,“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价值连城的极品数以千万计,由于藏品数量巨大,每一类都可举办10个以上的特展,经常展出的约有八千件,其他的则3个月至半年作一次更换。据说,一个人全部看完,需要近30年的时间。我们到达的时候,参观的人群摩肩接踵,在最值得一看的青铜器和玉器馆内,阿旭着重解说几件镇馆之宝:西周青铜器毛公鼎,那上面多达497个字的铭文,至今仍然是商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而翠玉白菜极其精巧,它原先陈列于北京永和宫,是清代艺人巧妙地运用一块半灰白半翠绿的灰玉雕成,绿色部位雕成了菜叶,白色被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上面爬着两只活灵活现的“蝈蝈儿”,这棵玉白菜和真白菜一样大小,似乎用指甲掐一下就会冒出水来。我们还得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从1928年在安阳小屯发现后,当时掘出了五千多片,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两千五百多片,源远流长、辉煌壮观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在此刻让人叹为观止。展馆备有中、英、日文的介绍资料,放在小茶几凳上由人自取,还可在上面加盖深蓝、赭红色的精美图章,这些细节使得整个参观过程更加趣味盎然。
离开台北故宫博物院,我们来到风光秀美、空气清新的日月潭景区。这时,阿旭换上了淡蓝色T恤,与四周秀美的山水十分融合。他说由于南京和台湾特殊的历史关系,特别给大家讲一些有关蒋介石的事情,如日月潭旁的青龙山上,那座高高的慈恩塔就是蒋氏为其母毛氏所建,还有附近的蒋介石行宫等遗迹,这些讲述令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从心底泛起阵阵沧桑,此种风景之外的体会使人回味绵长。接下来,从嘉义的阿里山神木,到台南赤嵌楼郑成功的郑公墓道碑,从紧邻高雄港的英国打狗领事馆,到台岛最南端太平洋岸边的垦丁,从驰名中外的鹅銮鼻灯塔景区,到花莲著名的太鲁阁公园的燕子口、九曲洞,触目皆是鬼斧神工般的峭壁断崖、峡谷山洞和幽深的隧道,最后由基隆附近的野柳地质公园回到台北,阿旭领着我们环岛观光,从西向东一路行来。他独创了立体图形讲解法,将一张凹凸有致、色彩分明的台湾地形图,用两个小小的塑料吸盘从车顶悬挂下来,把我们每到一地的方位特点等准确告知,中间还拿出各种象征性教具,这种方法大陆导游很少使用,如到热带的垦丁时,他拿出了长毛绒制作的多宝鱼代表当地特产,这些鲜活生动的讲解方式,和客人下车后的实地游览融为一体,构成精彩的旅游收获。
台湾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整体文明程度,给我们留下难忘印象,使得我们这些游客在行程还没结束时,就不约而同地表示出下次还要再来的愿望。阿旭在送我们登机返程时说过的“欢迎你们再到台湾来”的话,至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