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作弊手段的“升级”,为防止高考作弊,各地各级相关责任部门,可谓殚心竭力、层层把关。今年亦不例外:据6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高考,湖南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严防高考中的高科技作弊,规定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进考室前必须接受安检,以各种形式阻挠或拒绝接受检查的考生,一律不准参加考试。
用全员安检等措施,确保高考公平,不仅仅在湖南省,在其他全国其他地方,亦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在使用无线电通信屏蔽设备问题上,曾经引起过是否会对考生考试状态造成影响的争论。但整体观之,为确保高考的公正公平,在新的更有效的屏蔽电子信号举措未被开发和广泛利用之前,在考场周围布置无线电通信屏蔽设备,依然在采用。但在笔者看来,防止高考作弊,只是确保高考公正公平的第一步。
前段时间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罗彩霞事件”以及浙江航模高考加分事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如何确保高招录取公平的警钟:在严格、全面杜绝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有像防止舞弊案发生一样的把关和投入。特别是在高考加分、保送生、自主招生方面,公正公平更应该有所保证。
当然,造成高招录取最大的制度性不公,还是高校录取的本地化。因为涉及部属高校地方化建设以及户籍改革滞后等深层因素,部属高校、重点大学生源本地化的问题,虽近年来屡有提及,但在生源比例的调整上,并不尽如人意。也因为这样的体制性诱因,直接导致了诸如高考移民等问题的存在。基于这样的事实,相关方面在想方设法对高考移民进行“围追堵截”的同时,还应该在生源“去本地化”等本质性问题改革上多下工夫。
今年高考人数较去年减少、应届毕业生弃考人数增多等现象,被部分媒体解读为高考降温。此种说法尚待定论。但在高考考试和录取公正公平之外,尚有其他方面公正公平的问题,值得我们投去关注的目光。比如,在居高不下的学费面前,对农村学子和贫困家庭的考生而言,学费问题可以造成不公。比如,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就业现实面前,对那些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而言,残酷的亟待完善的就业制度和应被规范的就业环境,仍会造成不公……
如此等等的痼疾问题,涉及方面多多。近年来虽屡被提及,但改革幅度均不大。这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是期望,在很可能一言成谶的“高考降温”事实面前,相关方面在“严防死守”高考舞弊的同时,能在其他方面的公正公平保证上,多用心用力。原因很简单,无论承认与否,高考仍是目前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最重要发动机之一。在其他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被完善健全开发、构建之前,确保这一发动机永葆活力,无论如何提及,都不为过。(-李记) (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