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亚6月7日电 通讯:为了打通生命通道--三亚绕城高速隧道塌方事故救援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 孙志平 郑玮娜
6月4日23时许,在建的海南三亚绕城高速公路迎宾隧道发生塌方事故,8名工人被困,生死不明。
6月7日15时55分,历时64个多小时的接力式营救后,8名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获救。
出险 4日23时许,来自安徽的胡龙发站在三亚绕城高速公路迎宾隧道内,正准备收工休息。此刻,他离隧道口150米左右。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传来,一股强烈的气流把他推倒在地。片刻的呆滞后,胡龙发看到不远处的隧道顷刻间被砂石和泥土填埋。
“塌方了!”胡龙发大喊。就在此前,和他一起“打眼”的工友们已经从现场离开;而另一组与他擦肩而过不久的8名工友,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塌方困在了隧道的另一端。这8人中,有胡龙发的老乡仇福义。
回过神,他立即爬起来冲向隧道口,边跑边大声地喊:“塌方了!快来救人啊……”。
听到异响和时断时续的呼救声,隧道外的工人立刻拨打119。24时11分左右,消防车呼啸着赶到了现场。
据现场的隧道施工方--长沙路桥总工程师文均良介绍,正在修建中的三亚市绕城高速公路迎宾隧道,设计全长为1225米。塌方处距离隧道口215米,而塌方当时工人在距离隧道口360米处施工,因此还有近105米的安全距离。
营救 4日23时29分,三亚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三亚市消防支队立即派出10辆消防车、1辆指挥车、3个中队的80名官兵赶赴现场进行救援,4辆急救车也同时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的消防官兵立刻分成救援、警戒、照明、保障等小组,严阵以待。5日零时50分左右,隧道施工方长沙路桥公司有关负责人开始给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介绍塌方情况。
零时15分,隧道施工方已派出一辆挖掘机,进入塌方处察看并清理道路。与此同时,携带专业设备的消防官兵也进入事故现场,勘察险情。赶到事故现场的三亚市市长王勇在听取施工方简要汇报后,立即到塌方现场,要求救援队伍尽快摸清险情,在通风供氧、转运塌方渣土的同时,制定出更可行的救援方案。
1时30分,公安、交通、消防、卫生、安检等多部门组成联合营救队,试图尽快解救被困的施工人员。由于隧道内作业面窄,只能用一台挖掘机、一辆装载机抢挖通道,将坍塌土方往外运送。
事发后,海南省、三亚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被困人员救援工作。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卫留成要求三亚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千方百计加快救援;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联系有经验、有能力的铁路建设单位,帮助救援。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打电话要求三亚市委、市政府全力组织营救工作,并亲临一线指挥救援工作。正在海口开会的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立即赶回三亚。
在塌方事故现场,三亚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王勇为组长,常务副市长杨逢春,市长助理、公安局长王少山为副组长的营救指挥小组。
经过一晚的奋战,救援人员抢运出土方4000立方,至5日9时,管道打通了,向被困在隧道内数小时的8名工人输送氧气。同时隧道塌方与隧道口的距离、塌方面积、人员被困位置逐渐清晰。
由于塌方面积大,救援作业面积小,要加快救援速度,还必须增加其他救援方案。中铁三局派来了4名救援人员,其中3名是隧道施工方面的专家。救援指挥部、中铁三局以及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的专家对照隧道施工图纸,对救援方案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三套救援方案,同时进行。三套方案分别是从隧道塌方处顶部纵向挖掘、隧道洞口横向挖掘和平行隧道侧面挖掘,最终目的是形成一条逃生通道,解救被困人员。与此同时,救援队伍还从水平和垂直两个角度同时用地质钻孔钻机钻通一个小通道,并往被困工人所在处放入钢管,形成生命保障通道,以便与被困工人取得联系并送入食物和饮用水。
受阻 事发后,援救工作特别是挖掘逃生通道受到重重阻力。救援队开始一直采取在隧道内塌方处向里横向挖掘土方的施救方案,但在挖掘过程中,塌方处不间断会有一些持续坍塌的迹象,情况紧急。为了保证安全有效,救援队将两台挖掘机吊到隧道顶部,从上往下纵向挖掘,与横向挖掘互补,双管齐下,力求尽快抢救出被困在隧道内的8名工人。然而,中午时分,事故现场阵雨不断,随时可能发生再次塌方,使得挖掘救援工作一度中断,导致救援进展缓慢。
营救 工作进展至24小时时,被困人员仍情况不明。据三亚市交通局副局长鲁正兰介绍,上方挖掘机最深已经挖到近23米处,但在挖掘过程中砂体不断下滑,而且由于塌方呈漏斗形,越往下面积越小,因此挖掘的难度越大,危险性也极大。
中铁三局副经理雷为民说,事故发生地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风化程度较高,容易塌方。这给施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从塌方处向被困人员处的横向开挖工作受持续坍落的塌方体影响,进展甚微。从隧道上方山顶往下纵向开挖工作一度进展顺利,但挖到一定深度后,周边松散的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不断下滑,施工受阻。
由于受到阻力,进度过于缓慢,现场救援技术研究会6日上午制定了新的方案:在隧道塌方处,以洞壁和地面为支撑点挖一个“猫洞”,用钢板加固后,可以容一个人进出,这样让被困的8名工人通过这个洞获救。然而,这个方案最终还是因为塌方处挖掘过程中不断下滑的砂石,危险性大而中途“夭折”了。
最终,三个逃生通道方案,最可行的就是平行隧道侧面挖掘,从迎宾隧道左线向右线侧向掘进,但速度十分缓慢。该掘进点是已设计的迎宾隧道左、右线之间的人行通道,长30米,为岩石结构,塌方之前已从左线向右线方向施工8米左右。由于需要采取爆破方式挖进,从6日凌晨起,基本上在以每4小时2.5米的进度施工。
突破 救援人员在加紧挖掘逃生通道的同时,钻通生命保障通道也在隧道塌方处横向和纵向同时进行。但通过横向生命保障通道输送食物和水经尝试后不可行,宣告失败。
纵向生命保障通道的钻通,已取得了重大进展,6日上午记者在隧道顶部看到,救援人员正在紧张地操作钻机,希望能钻通生命保障通道。据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院长曾其坚介绍,通过不懈努力,截至6日10时已经钻入21米,大概还剩4至5米就能到达被困工人所在处,到时就可以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并向他们发放食品和水。
“通了,通了!”经过36小时坚持不懈地紧张施救,在隧道顶部从上往下约26米的生命保障通道终于在6日12时15分左右被钻通。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生命保障通道打通后,营救人员将手电投进了生命保障通道,被困人员用手电筒向洞口打光呼唤救命,并告诉营救人员8人全部安全。这一消息让全场沸腾了!
12时30分,救援人员向洞内投放了水和牛奶等食物;12点41分,救援人员往隧道中投放营养液;13点,投放面包、牛奶;13点15分,罗保铭对着生命保障通道向被困的人员喊话。在得知工人们安然无恙后,罗保铭非常高兴,还特别感谢三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在现场昼夜不停救援的50多名工作人员。
此外,救援人员与被困工人“以绳为媒”进行了有效联系,救援人员利用绳索降下补给,被困工人利用绳索传递信息。被困工人通过生命保障通道很快递出了几张纸条,上面写着:“水我们自己烧,请给食物。”“洞内一切安全。”被困工人还通过纸条告诉救援人员他们所在的具体位置。
随后,救援人员将两部伸缩式电话机送入隧道内,通过电话,被困工人不仅可以与营救指挥小组联络协助救援,还可以和家人通话报平安。
被困人员卢云红的妻子字国花,自从听到塌方事故的消息后,两天未进食,一直在隧道外等待丈夫获救的消息。经历了两个不眠之夜后,她几近昏厥。生命保障通道打通后,她很快通过伸缩式电话和隧道内的丈夫通了话。知道丈夫一切都好,字国花激动得又哭又笑。放下电话,她不停地对救援人员说:“谢谢你们,谢谢政府!”
17时15分,记者目击到来自湖北咸丰县、同在隧道工地工作的卢瑞余,与被困隧道中的弟弟卢瑞志的通话过程。
“没受伤吧?”
“没伤到。”
“8个人都没事?”
“没事。”
“东西慢慢吃,不要吃太急。”
“晓得了。”
通完电话,卢瑞余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讲话的声音和平时没区别。”
获救 知道他们都平安后,大家悬着的心逐渐落下了。但救援工作还要继续,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将是第三个不眠之夜。而他们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一般,在用最大的努力和时间赛跑。
从6日凌晨开始,营救被困人员出隧道的逃生通道,开始从与塌方隧道平行的迎宾隧道左线向右线侧向掘进。塌方隧道是迎宾隧道右线。该掘进点是设计方案中的迎宾隧道左、右线之间的人行通道,长30米,为岩石结构。由于需要采取爆破方式掘进,进度比较缓慢,基本上在以每4小时2.5米的进度施工。
6日晚间,正在指挥作业的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工作人员杨光新告诉记者,按照现有速度,通道预计7日下午可以贯通。
7日15时45分,随着援救队的最后一次爆破,逃生通道终于贯通,经过64个多小时的施救,8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15时55分,记者在现场看到,被困者在消防官兵的搀扶下从逃生通道走了出来,被搀扶出来的第一位获救工人流泪了。他哭着说,没想到我们8个人还能从洞口走出来。感谢消防队员,感谢党和政府!谢谢你们!
随后他们被送上救护车,前往三亚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据三亚市人民医院院长邢孔祥介绍,8名被困人员中,有2人有腹泻情况,1人稍微严重一点,另外1人比较轻微,其余6人身体一切正常,将在该院住院部外科楼贵宾病房留院观察2至3天。
记者17时在贵宾病房见到了仇福义。躺在病床上的他情绪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他们8人在事发时离塌方地大约有100米的距离,在生命保障通道未打通前,他们主要是以岩石缝中的渗水和前方送来的氧气支撑下来的。虽然当时有工友拿了一部手机,但是在洞内没有信号,无法跟外界取得联系。“援救工作做得太及时了,我现在很激动,我非常感谢政府和所有救援人员。”仇福义说。
从4日事发到营救成功,全体救援人员一共奋战了64个多小时。
我来说两句